1)第二百七十四章 谈判 下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爷,此事倒无不妥之处,但农乃国本,耕耤亲蚕劝农桑,样样俱全才是最好,若山东直隶两省只种卢粟,怕是有不妥之处吧?”

  先说无不妥再说不妥,老袁也展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李大成推广甜高粱,看似好处绝大,但也有暗招儿的,农产品单一,会进一步摧毁小手工业。說,

  粮油棉蚕桑麻这是大清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基础,只要大成公那边的制糖、酿酒跟的上甜高粱推广的步伐,短期之内,种植甜高粱将是最赚钱的农作物,没有之一。

  李大成曾经让人算过产出,一亩甜高粱三五百斤的高粱米只是副产品,真正的赚钱的是青杆,一亩甜高粱至少有七八千斤的青杆产量,青杆制糖、糖渣酿酒、酒糟饲用,这个产业链一旦形成,不仅有大利,在一段时间之内也正好可以迎合大清产粮不足人口过剩的问题。

  迎合了需求就能带来利益,农民种粮从来不看国家缺什么,他们看的只是温饱,也就是利益,无需补贴什么,眼前的制糖、酿酒、畜牧业这样一个经济循环,就可以使最贫瘠的田地收益高过最肥沃的田地,这样的利益完全可以使甜高粱成为大江南北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农产品。

  主要农作物只剩了甜高粱,棉麻一类作为手工业原材料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就要畏缩,没了原材料,或是原材料价格大涨,小农经济就要进一步崩溃,小农经济崩溃,就会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力,而制糖、酿酒、畜牧业是需要劳力的,这三项可以消化一定的劳力。

  制出了糖酒就要销售,销售就需要便利的交通,陆路大量运输,铁路无疑是现在最好的选择,需要铁路。就需要钢铁产业就需要制造业,这又是一个经济循环。

  老袁能闻出其中的味道,这才是政治智商,对此李大成也无所顾忌。闻出了又能怎么样?就是他真正清楚这里面的利弊,也挡不住这股大势的,因为大清的百姓缺粮缺钱,控制绝大多数土地的地主大户们更想要钱,适应性极强的甜高粱也是可以广植南北的。这样的大势一旦被推动起来,就是作为主导的大成公也阻止不了的,除非到了糖酒粮食过剩的那一天,不然这样的经济循环是不会停止运转的。

  畸形的农业结构,适应现在这个畸形的时代,战争需要大量消耗粮食,只有农产品过剩了,劳动力过剩了,这个国家才有可能支撑大规模的战争,不然绝大多数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土地上。战争需要的士兵到哪去找?

  没有足量的农产品,一旦战争失利,大量损失人口,农业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没了人口,大量土地就得撂荒,荒地多了粮食的产量就不足,粮食不足带来的将是大饥荒,而大饥荒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口,这样的死循环才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