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8章 打造一个土豪大学_我的工作是花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影可不是老早就说了吗?二十一世纪人才最重要!

  特别是从国外回来后,杨铭感觉尖端层面的差距明显存在,对于私营企业想要玩好新能源,想要研究人工智能,搞机械工程,创造超级赛车……

  这些非传统领域的项目,人才都很稀缺,有也不一定能匹配自己的要求。

  杨铭的集团产业是不断倾向未来技术优势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积累,走未来这条路会捉襟见肘。

  加上他也不想全部都搬去国外,虽然这么做就方便了,在旧金山或者波士顿这些高等学府的核心设立研究企业,肯定火速发展起来。

  但还是那个道理,他不是白皮肤,他家也在这边,于目的于长远上,更适合在这边做有利的推动,于砝码上当然可以适当的添加到国外。

  但重点还是这里!

  进步和科学得从基础做起!基础就是教育!

  外边的教育并不能给他的公司、给他的计划带来合适的人才。

  所以他打算自己做!

  根据统计,目前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里,有过半的企业都在创办自己的“企业大学”,比如华为、比如腾讯,它们都有大学,针对性培养人才。

  杨铭自然也想这么玩,而且他的着眼点更高!一所名校需要经过几十年、长久历史的沉淀,才能具备实力。

  但他等不了这么长久,没有历史底蕴怎么办?他有钱!所以要做就做最高调的,起步晚了,那就在大胆疯狂上做文章!

  好的大学需要几十年上百年来沉淀,他没这个时间,只能走捷径,砸钱去打造一个最豪华的大学,各方面条件素质都最顶尖的。

  并且与集团企业接轨,在大学里就让他们按照企业想要的类型去培养,培养出来的精英进入企业各领域中!

  也并非是面向高尖端人员,它还将重点提供员工培训、尖端人员不同学科学习等方面,比如纯手工造车领域,国内没几个人会。

  这些都是欧洲擅长的,那么久聘请欧洲的专业人员,来这边传道受业,而学徒并没有年龄、学历限制,只要你有这个手工天赋,四十岁大妈都能上。

  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在高端项目上,杨铭想给电池研发项目投入更多人员,给电动造车增加更多员工,给未来储备更多人才……这些都可以通过教育来积累!

  所以无论是手艺工作,还是高端学识领域,他这个大学都能满足!

  这个想法思索下来后,他感觉这就是自己想做大事的基础!

  为企业培养更多人才,联合其更多的研究机构!让自己这个民办,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影响一下格局!

  杨铭就把这个想法跟李薇沟通了。

  李薇仔细聆听着,她其实也有这种眼光,因为丈夫事业都是面向尖端的,这方面需求的人才国内太稀缺。

  对于造车这个大项目,网上一直有黑粉拿着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