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零二章:秦晋抵潼关_乱唐左心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陇右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于没有人向朝廷示警,这就绝对不是正常的现象。

  “自打至德元年开始,陇右便没有再设计节度使,只设节度副使,难道与副使安重璋有关?”

  裴敬也早就对此中一点抱有许多怀疑,现在听秦晋如此说,也就顺着他的话头分析下去。

  “具体如何,也只能等着具体消息再有论断,但吐蕃二十万兵马突袭长安,难保不是有人故意放水。”

  秦晋叹了口气,又不无忧虑的望着长安方向。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天子和太上皇,如果他们安然逃出了长安倒也好说,怕只怕……”

  中原王朝的皇帝落在蕃胡手中,大多没有好下场,受尽*,丧尽脸面。因为他们丢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脸面,整个唐朝以至于这段历史都要因此而蒙羞。提起这个,秦晋第一能想到的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昏德公与重昏侯。

  但是,事已至此,担心也是无用,秦晋只能暗暗的替李隆基父子祈祷一番,希望他们能逃过这一劫。

  在秦晋抵达潼关的次日,长安方面的消息终于到了,李隆基不愿受生擒之辱,在太极宫凝阴殿*而死,至于天子和皇后张氏,则在长安陷落的当日成功离开了。

  由此,秦晋也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不是什么好消息,但也绝不是坏消息。至少李隆基以自己的主动赴死保住了唐朝那可怜的最后的一丝体面,而他的*而死也必然激起各地同仇敌忾之心,收复长安应该只在迟早。

  秦晋这次赶赴潼关,身边的主要将领都留在了洛阳,只带着乌护怀忠和坚持要求跟来的清虚子。

  乌护怀忠在神武军中是个特殊的存在,并不在意军权或是地位的高低,只一心一意的跟随在秦晋左右。清虚子则在到了潼关以后有些上蹿下跳,他甚至背着秦晋与裴敬趁夜见了一面。

  清虚子与裴敬在河东时就已经熟识,而裴敬笃信道教,对清虚子也自然很是和善,不像杨行本那样始终没有好脸色。

  “今次长安之陷落,是大唐之祸,却是我神武军之福啊!”

  裴敬知道这个看似疯癫的道人素来爱口出惊人之语,只笑着问道:

  “何以为祸,又何以为福呢?”

  此时裴敬的帅堂内只有他和清虚子两人,清虚子不满的瞪了他一眼,又道:

  “现在只有你我二人,又装甚清白了?吐蕃人将长安城那些阿猫阿狗都赶走了,不正是咱神武军大显身手的时候吗?到那时,咱们就是克复长安的功勋之人,那些只顾着夹尾巴逃跑的人还有资格颐指气使,指手画脚?”

  裴敬噗嗤一声笑了,清虚子的话他早想到了,甚至于长安被围之初就一直按兵不动,存的正是这种心思。只是他向来谨慎,当然不会把这些宣之于口。也只有清虚子孑然一身,没有负担才会毫无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