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许澹点兵_醉梦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兵员征召的话题上来。

  “张大人可还记得开元八年,和契丹的那场仗?”许澹沉默半晌,忽然问道。

  “你是说可突干反乱那一年?”张嘉贞倏然一惊,三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正是他初次入相,执掌天下半载之时。

  “契丹王李失活死后,他的弟弟李娑固继立,按说对我大唐,也是个好消息。要是他坐稳了新一任契丹王的位子,或许三年之前,大唐就能对突厥用兵,那时候毗伽也是汗位未稳,是我大唐北伐的最好时机啊。”许澹饮了口茶,仰头叹了口气,似是不愿回首这些往事,“李娑固被可突干驱逐,原本是个好机会。当时我麾下营州将佐中最知名者,就属安东都护薛泰将军了。当时大唐师出有名,营州也本有必胜决心,谁料想。”

  张嘉贞渐渐回忆起三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营州败退战报雪片般飞回长安的时候,中书省暖阁里的炭火似乎都冷了下来,“安东都护薛泰所部胡兵临阵倒戈,契丹王李娑固、奚王李大酺死于战阵,薛泰为可突干生擒。”

  在张嘉贞的紧急提议下,皇上同意了营州治所迁入幽州的建议,时任营州都督的许澹仓皇率领数万军民移入关内,来到幽州安置,为保幽州,朝廷又不得已赦免了可突干弑主之罪,立契丹新主郁干为松漠都督,并在两年后正式认可郁干的契丹新王身份,通过出嫁燕郡公主,来换取营州柳城城池。

  “薛泰将军英雄一世,不愿受辱绝食而死。要不是胡兵临阵倒戈,当年那场仗,也不会输的那么惨。大唐的面子和里子,那一年可都丢光了,皇上虽不责罚,可我这个营州都督,始终是难辞其咎的。”

  “那也怪不得许大人。兵者危事,蛮夷之间气息相通,无论是何种族,都比对我唐人更亲近些,胡兵临阵变节倒戈虽属意外,却也是情理中事。皇上是不世出的圣明天子,志在比肩尧舜,只是,有些时候未免操之过急。不过那也不能怪皇上,有些人想着往上爬,巴不得我大唐天天有战事。”张嘉贞安慰许澹道。

  “当年薛讷将军镇守幽州时,二十年未曾出兵,治军严整,边防稳固,百姓也是深受其惠。皇上亲政后,却一改往昔,也力主出兵,就是看到了入朝的机会,许澹久做边隅之臣,也能感到朝廷里的浮动之气。薛讷将军吃了败仗后,夷狄因此猖獗放浪,给他起了个‘薛婆’的绰号。旁人都以为是嘲笑他出征不胜,软弱无能。其实,那是夷狄笑我大唐骑兵战力不济,不善曲突奔驰,犹如婆娘一般。”许澹的回忆越追越深,话也越说越多。

  “魏武以虎豹之骑雄踞中原,太宗以六骏之捷荡平宇内。张大人,塞北尽是开阔之地,要想对突厥取得根本的胜利,说到底,还是要大练骑兵。”

  “说得好!”张嘉贞听得激情盎然,从椅子上站起来,动情地走上去拉住许澹的手,“为国谋之深远者,许大人也,请受张嘉贞一拜。”

  “哎。张大人莫要折杀下官。”许澹慌忙把身子放得更低,用力托起了张嘉贞,“张大人,许澹往昔力主守御,不愿出师,并非苟且畏敌,实是认为幽营准备未足,朝廷太仓促了些。如今张大人奉了皇上旨意,许澹愿意尽心竭力,与张大人同进退。只是,下官还有要事未说。”

  “哦?许大人请讲,嘉贞洗耳恭听。”

  “为今之计,既然要大练骑兵,需有三事要办,一是驰骋千里之骏马,二是挽弓射月之骑将,这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运筹帷幄之帅才。”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