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十一章 移民培训_小阁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他们听农技员说早稻育秧都是在暖房中进行的。好家伙,俺们北方人还挨冻呢,人这边庄稼都住上暖房了……

  秧苗移栽前还要整地。他们开始干的就是这个活,除了正常的中耕除草外,居然这就要向地里施肥。除了有机肥,还有什么什么丐,什么什么甲之类的化肥,什么杀菌液。必须按照农技员给的比例混合搅拌匀了,才能撒到地里去。

  耕地的法子也大不一样,原先他们都是靠人拉犁,这边却用牛拉,而且都是双牛耦犁。更离谱的是非但犁身整体都是铸铁的,移民中的几个铁匠出身的,还很笃定的说,那光可鉴人的犁板、犁铧,都是纯钢的。

  这说法后来也得到了培训干部的证实,这就离了大谱了。老铁匠们惋惜连连说,人家都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你们却用来犁地,这也太糟蹋了。

  培训干部们却笑道,民以食为天,这天下还有比种地更大的事吗?老铁匠们竟无以反驳。他们不知道,那是因为集团还有更好的钢……

  其实是因为江南土质潮湿粘重,哪怕是专门为水田耕作研发的江东犁,耕不了多长距离,犁铧也会被粘土沾满。农工们不得不停下牲口,抠掉粘土再继续耕地,这大大拖累了劳动效率。

  农学院的技术人员通过不断摸索发现,如果将犁板、犁铧磨光,型板合适的话,犁在耕地时是能够自行清理的。又都经过反复的试验改进,最终‘孟河牌’自清理犁于万历十二年定型。

  次年,芜湖钢铁厂专门搭建的犁钢生产线,为江南农具厂轧制出了第一块铸钢犁板。

  到去年,也就是万历十六年,芜钢已经达到年产五万套犁板、犁铧的水平。使集团得以将六成的水田犁都换成了孟河牌自清犁。

  对大规模生产来说,任何生产工具上的改进都是值得的。

  用原本的江东犁,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五顷,即五百亩水田。换成孟河自清犁后,非但劳动效率提高了六成。而且孟河自清犁安装了活动式犁箭,以控制犁地深浅﹐不再需人掌辕。所以还能减一个劳动力。

  驶牛技术娴熟老把式,甚至不需要旁人牵牛,一个人就能架二牛耕田。

  二牛一人,一季可耕八百亩田,劳动效率何止翻倍?

  对地广人稀的海外行政区来说,这种改进的意义更加重大。移民们正需要这样神器,来帮他们拓荒无边无际的土地。

  鉴于目前自清犁主要提供给海外,所以如何驾驭、保养并简单维修自清犁,就是准移民必修的功课了。

  除了在水田学习耕作外,准移民们还要到旱田去学习收割。

  一个个心说这下总能把丢掉的面子捡回来了吧?收麦子还能收出花来吗?不是弯腰,下镰,从麦子根部一划拉吗……

  结果到了地头发现还真不会,因为这里是用圆盘式人力收割机来收麦子的,效率是用镰刀收割的五到八倍。

  而且把麦子收到场院之后,也是人力打麦机来脱离麦秸和麦壳,效率更不知高到哪去了。

  最最让他们震撼是,最后一称量,平均每亩地打了五石麦子……

  “额滴神呐……”准移民们一个个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

  在他们老家,最好的地也就亩产一石半而已。大部分耕地,更是连打一石麦子都困难。

  这里却能一亩打五石!

  要不是他们全程亲手收割、打麦,称量的,那是打死都不信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