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血火涅槃_大明春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进入战争动员状态。

  虽然正面战场上,官军仍处于劣势,但大局上已经开始扭转。为后来的第二次大规模会战,创造了先决条件……

  欧洲战场瞬息万变,不断有国家因为旧矛盾、被拉进了战团。

  先是法国革|命引起了国家间的战争,结果德益志在战争压力下政|变,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优越论失控,全力开动战争机器,与盟国一起取得了西线优势,并在南|欧、北非、阿拉伯地区全线扩张。

  英、俄、东美等地区陆续加入大战。

  战争初期,英法正在缠斗,本来是仇敌。因为东美地区爆发了独|立战争,法国大力支持美洲,想削弱英国。英国人大为火光。

  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德益志等联盟大有一统欧洲、至少独大的形势。英国人立刻放弃了旧怨,加入了法国阵营,因为相比之下,英国一向奉行着大陆制衡政策,德益志的独大触及了它的核|心利益。

  北非这边,明军早就注意到了军事威胁、奥斯曼帝国正在大军压境。埃及总督府经过形势判断,决定放弃亚历山大港东侧的“西港”屯堡,集中兵力于苏伊士运河的东港要塞。

  总督府的考虑是地中海的军港、孤悬在外,海军增援不足,容易被陆上重兵包围。当奥斯曼大军来犯时,死守西港没有了战略意义。

  但是按照明军传统,临阵弃守重镇是说不过去的。于是西港守备将军率一百人主动留下,与他的阵地一起毁灭在漫天的炮火之中,用性命抵消了丢城弃地的罪责。

  明军以东港要塞为中心,修筑了几道沟壕工事阵地,打算死守防线。其中钢筋水泥构筑的要塞,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拥有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要塞炮。于是明军以劣势兵力,硬抗住了几十倍的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前期进攻,双方死伤惨重。明军退无可退,后面就是苏伊士弯的海面。

  虽然当时明军仍然在工业兵器上全面领先,但世界主要国家已经完全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兵力悬殊仍然会很快消耗殆尽。

  好在这时,遵照二相政府军令的援军来了,海军舰队的重炮火力增援、登陆的陆军援兵,拯救了东港要塞。

  后来过了几年,等到大明内|战结束、投入到世界西线战场时,诸国终于见识到了明军主力舰队的恐怖,遮天蔽日的大炮巨舰气势毁天灭地,一举定鼎了欧洲战场的胜负。奥斯曼帝国因此解|体,形成了直到现在的海岸奇葩国境线。

  而大明王朝,也在无数人的死亡中,得到了第一次新生。皇朝将迎来稍亮的曙光,从灾难中爬起来,人们会总结经验教训,只有凭借万众的汗水与赤心,才能在战争的废墟之中,重建昔日的帝国荣光、重唱那一首万里金陵。

  ……高煦站在海边,看着宁静的苏伊士湾海面,空中飞着水鸟,空气清新。海面上飘着一些运动用的小帆船,一派祥和的景色。

  但是他能想象到,当年这里布满的巨大铁舰、以及一排排的炮口,黑烟笼罩在空中,仿若乌云。一向保守而谦和的明国人,在这里用血与火、生命的代价,争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与地位。因为受历史的局限性,一些战争也许没有对错、甚至是邪|恶的,但是不与狼共舞,又如何能在乱世中安身立命?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