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_窃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佑党人余孽,能苟活于世已是陛下天大恩泽,”太子太傅气得面色通红,口不择言道:“还有何奢望!”

  宁佑党人四字一出,内书灯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乔郁脸上最后一点血色都褪去了。

  宁佑二年,皇帝励精图治,着手改革,一时之间朝廷风起云涌,朝中新贵多为士人子弟,乔郁之父便是在那时被委以重用。

  宁佑十年,党人谋反伏诛,设宁佑党碑,上有党人姓名及千字本文,第一行唯有祸国殃民四字。

  涉及宁佑十年案者,族中少有全者,十不存一,其中有两个例外。

  一个是被关押多年后被释放,还扶摇直上的乔郁。

  针扎一般的目光落在乔郁身上,也落在元簪笔身上。

  还有一个例外是元簪缨。

  元家显贵,纵然出了元簪缨这样力图改革之人,也无非是个小错,谁家还有个忤逆长者的不孝子孙呢,因为这过于显要的身世,宁佑党人几乎全灭,元簪缨仍旧全身而退,名姓也并没有刻在碑文上,不过他避世半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青年病逝固然引人惋惜,可他的死确实让很多人都松了口气,亦免去了诸多尴尬。

  元簪缨再怎么风姿过人才学惊世,但也没法改变他当年是宁佑一党的事实,故而称赞元簪笔有乃兄遗风,实在算不得什么好话。

  皇帝再开口时语气竟缓和了不少,“元卿,你说呢?”

  诸多目光落在他脸上,有探究的、有好奇的、有不屑一顾的、还有不怀好意的。

  元簪笔视若无睹,沉吟道:“既然乔相觉得定品不公,考试如何?”

  乔郁冷笑道:“世家多年传承,内有从小耳濡目染,外有名师大儒教授,元大人的建议真是妙绝,我士人子弟何德何能得元大人一言。”他说的尖刻,看得三皇子都忍不住着急。

  乔郁树敌还嫌不够,何必不顺着元簪笔给的台阶下去?

  但乔郁说的是事实不假。

  世家之渊博不必赘述,眼下虽看起来已有腐朽之处,但各家仍有出挑晚辈,元簪笔说考试,无非是让定品看起来更加正大光明罢了。

  元簪笔也不怒,反问道:“乔相以为应当如何?”

  乔郁道:“臣觉得各地定额更好。”

  皇帝头疼般地揉了揉额角,道:“放肆。”全然没了方才的气势,看起来更对两个小孩无可奈何的长辈,“定额绝不可能。”

  谢居谨却道:“臣以为考试既能安世族之心,也能让天下士人心服口服,更能选出真正的治国兴邦之才。”

  有他先开口,其他几位与谢家一派,至少目前看来一派的老臣纷纷道:“臣附议。”

  太子道:“只是所考科目及章程还是需细细裁定,臣愿为父皇分忧。”

  三皇子立刻道:“儿臣亦愿尽绵薄之力,”他朝太子笑了笑,“听闻太子殿下最近因内院之事奔走,”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