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速写朱仑_虚拟的十七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虚拟的十七岁天涯或虚拟的十七岁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她是一分资讯和九十九分灵感(Sheisonepertinformationandy-ninepertinspiration.),她是朱仑。

  灵感因她而起、因她而灭,随起随灭,稍做追寻,就是下面这些篇章。追寻到「太虚幻境」的,无所谓真,但也无伤其假。重点是朱仑不会知道,也不会让她知道。这都是因她而生的白描和白日梦,虽然我写在黑夜里。

  藏躲篇

  要藏有谁藏,

  要躲有谁躲,

  躲躲藏藏他是谁,

  是谁忘了我。

  要藏有谁藏,

  要躲有谁躲,

  藏的时候火如烟,

  躲过以后烟如火。

  要藏有谁藏,

  要躲有谁躲,

  偷偷查出她是谁,

  是谁忘了我。

  花了十几分钟,写了这首诗,写出忘的感觉。

  忘不止于不记得。记是遗漏、忘是忽略、忘是舍弃、忘是超越自我在形体之上、忘是只记得十七岁的形体、忘是不再记忆那先遗忘了你的,忘了我不再十七岁,但却只记得有人正在十七岁,但她忘了我。

  说没有,是抹杀事实;说忘了,就不是。「但言浑忘不言无」,是谦虚的者智者,写了这句好诗的,是宋朝的仁人。

  今天是九月九日,朱仑竟然忘了三天前的一切,我无法理解。这可能就是应该喜欢十七岁的理由,因为她很快很快,就把你忘记。

  你可以偷偷查出她是谁,但是,可能查得越清楚,你就越模糊。朱仑十七岁,十七岁是可知的。十七岁的朱仑就不可知了。

  纳米篇

  现在流行「奈米」「奈米」,说到奈米,那是海峡东岸的译法,在西岸,译出来的是「纳米」,译得更好。佛门讲「纳须弥于黍米」,从二十四史「北齐书」樊逊传中,可以看到这句话。全文是:「法王自在,变化无穷。置世界于微尘,纳须弥于黍米。」就是把整个喜马拉雅山放在一粒米中。古代人说这种话,只是白日梦的话,但是,现代人真的用科技在资讯上,越来越做到「纳须弥于黍米」的「纳米」世界了,古人的白日梦,越来越成了真。所以说,海峡西岸翻成「纳米」,翻得传神。

  照古人的白日梦,把喜马拉雅山放到一粒米中,不论是玉蜀黍的一粒,还是芥菜的一颗种子,所谓「纳须弥于芥子」,都表示诸相既然非真,巨细自可相容。但是,现代人可玩真的了,科技千成的「纳米」世界,人的大脑里,真可以装进「黍米」般的、「芥子」般的须弥山了。

  问题是装进来干什么?装进来表示什么?照古人说法,装进来表示解脱,现代人可不这样看。把一座大山装进脑袋里,是活受罪,又解脱什么?

  真正正确的,是更多更快的丰富了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