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4章 善莫大焉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老太爷根本就不在乎这个中郎所谓的那些兵力,要知道原先在并州也是囤积有大量守卫边疆的郡兵的,但是可奈何这么些年下来,不断的抽掉,要么去镇压西羌去了,要么去对付黄巾去了,前几年幽州张纯叛乱,又拉走一批……

  就算是有再多的家底,也经不住败家子折腾啊!

  并且并州北地这一块,确实需要一个有兵卒的人来进行守卫,防御胡人,否则虽然太原上党这一块地有周边的山岭围绕,拥有天然的屏障,但是一旦周边的郡县都被胡人劫掠一空,那么就算是翻山越岭有些难度,也难以抵挡一颗贪婪的心。

  话说回来,这个斐潜也未必有和王家冲突的心思,否则也不会弃上党而退了,如此看来多半也就是上党的这些养不熟的狼崽子起了些歪心,让杨家子去收拾收拾也好……

  “汝且去温家,就言……”王老太爷将身上的貂皮裹紧了些,仿佛稍微露出一些缝隙就难以忍受秋冬之际的寒冷一般,话语也透着一股冰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王景一凛,抬头看见了王老太爷如同幽幽鬼火一般的眼神,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连忙低头应下,随后便再次请安告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听起来似乎不错,像是一句好话。

  但是实际上……

  温浩担任上党太守有以权谋私么?

  开玩笑,当然不可能没有,但是同样他在往自家里面扒拉着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给太原的士族一份,尤其是王家。

  虽然这么几年,温浩并没有做出多少值得世人称赞的事迹,但是没有功劳也有辛劳,王老太爷此言一出,也就几乎等于是将温浩这几年的辛劳一言抹杀了。

  温浩是圣贤么?

  不是,所以自然是有过错的。

  有了过错怎么办?

  去改正啊!只要认识了其中的错误并去改正了,就是“善莫大焉”了。

  如果不改呢?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当时他也在士季的劝谏之下答应改正自己的错误,但是后来晋灵公反悔了,言而无信并没有改正,最后便被刺杀了……

  普普通通十六个字,当将其翻过来看的时候,却能在其背后看到隐藏的鲜血淋漓。

  如果不是温家温浩的过错,又怎么会失去了上党的控制?

  上党人在其管辖之下做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而温浩在事前事中事后都没有什么有力的举措,这难道不是一种过错?

  并州刺史杨瓒没钱没兵,要收复上党,就自然像其所说的一样,一无风水之势,二无草木之助,那么这些人员和物资的大头,自然是要有人出来抗一抗的。

  因此王老太爷的意思也非常的明确,上党的事情,是你温家没搞好惹出来的事情,现在就是温家“过而能改”的时候了,如果温家懂得怎么做,去改正了,自然大家一起“善莫大焉”,但是如果温家不懂,或者拒不承认,不肯出力去改正,那么……

  王老太爷的话语,王景听的懂,自然温家也能听懂,如果不能听懂,或者是不愿意听懂,那么自然也就失去了继续一同愉快玩耍的权利。

  东汉帝王世系里,光武帝刘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刘发第四代,刘买第五代,刘外第六代,刘回第七代,刘钦第八代,刘秀恰为第九代。

  然后从刘秀这里继续数,明帝是高祖十世孙,章帝第十一代,殇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顺帝、桓帝同为十四代,灵帝十五代,到了汉献帝刘协,正是高祖传下来第十六世孙、景帝的第十四世孙。

  嘿嘿嘿……

  请问,刘备应该叫汉献帝什么来着?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