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900章 求之于上,得之于中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战场上的强力手段,护卫将主,破阵凶器,先登部队等,也是在战场之中的联络兵,传令兵,以及督战队,甚至还是在战场之下的训练教头,巡查宪兵……

  如此多的职能集中在一起,确实是有利于大汉将军在统御部队提供便利,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将军权柄的过于庞大的和复杂,以至于将军这个职位的岗位要求实际上是非常高的,上下限差距实在是太大。强的将军可以将这些东西运用的淋漓尽致,而弱的将军只能是拖累了三军。

  这个问题是不是现在才有?

  并不是,否则也不会常常有人感叹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了。

  那么有问题了,为什么不想着去改?

  这又牵扯到了既得利益者了。

  况且人都是会习惯的认为之前的人不行,那是之前的人不怎么样,但是让我上就可以。可真等到接手了,又是手忙脚乱的发现现实比想象的更骨感。

  所以,和切割地方行政权柄一样,大汉的军权也是需要细化和切割的。

  而军权的细化和切割,就需要职业化的军人,也就是将军人事务当成是一份工作的人。文吏和军人略有一些相通,但是在细微处又有些不同,就像是火炮的炮弹的公差,或许一开始没有什么问题,用多了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终炸膛。

  斐潜之前推行军人的职业化,如今慢慢的也累积了不少的在职的和退伍的军人,现在趁着西域动荡的风波,也说不得可以迈开攀爬这一条科技路线的脚步了。

  火炮再一次轰鸣起来,这一次不是速射,而是最大装药量来测试最远射程。

  青铜炮再一次领先,而铸铁炮一下子落后了很多。

  工匠表示,是青铜炮工艺更成熟,炮身内更光滑,而铸铁炮就相对差了一些。

  斐潜大概能够理解,炮身内的肉眼看着差别不大的坑洼和不平,会导致火药爆炸产生的力量相互冲突和抵消,并不能完全作用于炮弹上。这或许又需要模具技术的提升和改进。

  每一次的技术发展,都是科技树上一个分叉,走错了,那就歪了,或许还有机会重新纠正回来,或许就再也没有第二次的机会……

  就像是华夏历史上的火炮发展,从青铜发展到铸铁的时候,这些铸铁炮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技术上的及时跟进,而是变成了政治上打压对手的利器,以及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最终明朝就失去了最后发展火炮的机会,拱手将钱财让给了西洋,让西洋有更多的资本,更多的试验,更大的技术发展,最终在清朝的时候,直接被西方轰开了国门。

  这不是洗清朝,因为清朝确实是一无是处,根本就不需要洗。

  外族侵略华夏之后,就没把华夏人当成人,元朝如此,清朝也是如此,再看看阿三,原地土著每一次被入侵就降档,直至后世都没有能够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