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千四百七十七章 灭世之恋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其实明末东南之地,大部分人还能维持生存,靠着的就是丝绸和外贸。

  丝绸能卖到外面,然后买进粮食。

  这些粮食有湖广产的,也有洋人送进来的。

  总之有银子就能买到粮食。

  因此这事看起来是好事。

  然而赵涵可不是小白了。

  她知道,好事要看谁去做。

  如果百姓主动受到利润的驱使而去做,那大概率是好事。

  如果是让封建王朝的官府驱赶去做,大概率就是坏事。

  原因很简单,封建王朝官府,早期中期还能做点好事,比如组织修建堤坝,平整道路,缉捕盗匪。

  但慢慢地本性就会发作,不干正事,只干坏事。

  甚至有些官府什么事也不干,好的不做,坏的也不做,就摆烂。

  光吃俸禄不干活。

  但那样就好了吗?

  不好,因为那就放任着宗族、豪门对小民随意压榨。

  于是赵涵什么也没有说,直接跟着老太监一路上朝。

  来到了皇极殿后,早朝马上就要开始。

  她站在群臣之前,有一把椅子,专门给太子坐的。

  她坐了上去。

  然后一个传旨太监出现。

  “皇上有旨,今日早朝,由裕王主持。”

  赵涵一脸肃穆,好在这一次是有记忆传承的魂穿。

  走了这一路,已经回忆起来。

  原来这是嘉靖皇帝在世。

  一个绝顶聪明,又绝顶自私之人。

  在位45年,明明大权在握,却不思为国延命,只考虑自己。

  但是讽刺的是,古人狭隘的见识,让他这种对自己的考虑,是走了歪门邪道。

  吃金丹,重金属丹药,更加让人发指的是压榨童年宫女……

  即便如此还能活60岁,如果不折腾,活过80不敢说,但活过70肯定没有问题。

  至少能打平老朱的记录。

  最后闹出数十宫女用带子想要勒死他的千古笑话。

  就这,还有些士大夫给他粉饰,说他不杀海瑞,不是纣王。

  可笑,就他也想碰瓷帝辛?

  真可笑。

  他不杀海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海瑞是士,是清流。

  他要妥协,要名声。

  而那些仆人宫女,可都是完全的工具人。

  想到这里,赵涵就有了主意。

  逼宫夺位,改变大明。

  让人活得像个人。

  社会自然就能发展。

  因为归根到底,社会和势力是靠人来发展的。

  个人发展了,整个社会也就发展了。

  只是她万万想不到,这个世界可不是简单的经营建设啊。

  主题完全不在这方面。

  她很快就会明白了。

  接着朝廷开始讨论改稻为商的事。

  “启禀裕王,改稻为桑,已在东南之地推行,地方丝绸大户正用粮食以平价购买受灾农户之田,来年还让他们种植桑苗,所得之利,给他们一份。”

  “此即以改代赈。”严世蕃开口说着。

  “受灾?据本王所知,那灾害非天灾,而是人祸!”赵涵利用脑海的中的记忆,直接来了个大炸弹!

  “此事不查清,改稻为桑,岂非成了害民之事?”

  “啊?还望裕王明察,这之前已有定论,此来年久失修,堤坝溃散,非人祸。”严世蕃赶紧说道。

  只是他并不慌张,反而心中有所窃喜。

  严世蕃可是聪明绝顶,只是有时太过贪婪,蒙蔽了视野,这才有最后完蛋的下场。

  此时他却想到宽裕犯下了大错。

  这改稻为桑是皇帝首肯的。

  宽裕却在此纠缠不清,还要抓人查清,这不是在打皇帝的脸吗?

  这不是与皇帝为难吗?

  真当皇帝不能废除他?

  然而他千算万算,算不到一件事。

  嘉靖子嗣并不是丰。

  他的长子哀冲太子朱载基,出生后两个月夭折。

  次子庄敬太子朱载壡,嘉靖十八年被立为太子,1549年去世。

  三子明穆宗朱载坖,即位后改元“隆庆”,1572年去世。

  也是挺悲剧的,比他老爹太不能活了。

  而四子景王朱载圳,1565年去世,比嘉靖还早死一年。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