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代的游士(ZT)_帝国的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读之大喜,遂约之入浙。第二年叔儗过会稽,留连累月,“饷之缗钱甚夥”16。还有人称“金华五高”之一的杜旃(仲高)也曾经从辛弃疾那里得到过“开山田”的赏赐。事见高翥《喜杜仲高移居清湖》一诗,原注云:“稼轩为仲高开山田,仲高有辛田记。”17又如叶绍翁写过一首《题岳王墓》诗,用来歌颂抗金名将岳飞,结果“是诗流传,脍炙人口,其家月致馈于叶”18。可见叶绍翁就是凭着一首诗而得到了岳家的欢心,后来每个月都能得到岳家馈赠。

  老江湖的戴复古深知个中滋味,所以他有“穷贱交游谁复记,江湖踪迹早成陈”20的感触。因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干谒确是江湖诗人谋生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不宜把它当作江湖诗人唯一的或主要的谋生手段。必须清醒地看到,能从达官贵人处获得重赏,只是极少数最优秀的江湖诗人才能拥有的机会,这种机会还会因为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变得不可期盼和无法重复。江湖诗人的“谒客”名声之所以如此响亮,主要是由于这种类似于彩票中奖的个别成功事例太为众人所艳羡,津津乐道而广泛流传所造成的宣传效应而已。

  一大批普通的江湖诗人又该如何解决生计问题呢?笔者发现,江湖诗人通过投奔一些具有官员或地主身份,家境较好的亲朋好友,寻求他们的接济,倒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生活来源。这种谋生方式与上述的干谒虽有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但是就其性质而言却有很大的不同。江湖诗人与这些对象交往的特点在于彼此地位比较平等,关系相当亲密,有的更是志同道合,趣味相投。他们之间的频繁来往,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功利目的,主要是出于情感的需要。如俞桂在居官时就非常期盼诗友们到他那里做客,其诗云:“幸喜居官事不多,空庭吏散雀堪罗。近来转觉诗朋少,谁肯高轩为我过?”21在这样的交往中,江湖诗人尽管是受周济和帮助的对象,却不会有损自己的人格尊严

  高翥的朋友很多,“所交皆名士,及为大官,不肯下气强附,独与陈宓、许复道交最笃,宦游常与之俱”22。可见诗人高翥的心气很高,不肯对当大官的人低三下四,委屈自己。只有当最为知心的朋友出去做官时,他才乐意偕同前往。有的是投人门下当食客。如刘翰在绍兴间久客都下,迄无所就,为吴云壑居父之客。张弋原籍在北方,流落到南方后成为“湖海豪士”,曾是许定夫家的食客。张端义《贵耳集》说他:“颀然而长,面带燕赵色,口中亦作北语。许定夫馆于麾下。欲命官,不受。”

  南宋时期,社会上存在一种游士和养士的风气。如魏文节(杞)和汪仲容就像当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