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五十四章 铁棺寻衅 上_大时代19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撤湘裁淮,才是贝勒爷的软肋所在!”

  作为官场争斗的幕僚,顾其行是够格的,作为权臣的幕僚。顾其行不够格,他不知道权柄在何处,在这一点上,桂顺比顾其行看的明白,振威军才是桂顺的权柄所在。其他的东西都是虚的。

  三十万人的振威军,莫说一日一两银子的军饷,就是按照如今一月五两银子管吃住的标准,三十万人一个月的消耗也在二百万两银子以上,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这样的军费朝廷承受不起,与其养着振威军不如早日裁撤掉,湘军、淮军都是经历过这事儿的,这事儿也是定局,没什么可商量的。

  裁撤之后能保留一两万。至多两三万,这就是李大成要留一两万旗人的缘故,这支兵力才是桂顺的班底,其他的都要裁撤掉的,将来裁撤振威军也是很大的一桩麻烦,如何裁撤都是桂顺的差事,朝廷不会去得罪振威军的兵将,有些麻烦必须在老娘们没有回来之前解决。

  “二爷,其行短视了。”

  听了李大成的解释,顾其行也是额头冒汗。这事儿委实是短视了,现在不动,将来就要动乱,振威军终是以壮丁为主的军队。一旦变乱,麻烦就是桂顺这个贝勒爷的,处理不好振威军的事务,桂贝勒能安稳才叫怪事呢!

  “记住喽!军乃权之依仗,无军则无权!

  难民粮食逐日递减,将李二神将遗骸。装入铁棺之中,置于通州八国联军阵前,有些事儿咱们也要看看风色的。”

  变乱之时,谁手里握着枪杆子谁就有话语权,没有枪杆子维护的权力,那都是镜花水月,上下只是别人一句话的事儿,给顾其行灌输了这个念头之后,李大成也斟酌了一下行事的法度,京师不是津门,谁也不可能一言九鼎,哪怕是那老娘们。

  难民太多,洋鬼子的态度不明,慢慢试探一下,看看各方反应才是正理,这也是李大成不愿意从政的原因之一,做事畏手畏脚太过娘气了。

  “二爷,难民口粮,以谣言为妙!

  抬棺寻衅,只怕不妥呐!”

  李大成有了主意,顾其行补充就很容易了,难民之事属于国事,办好办差都无所谓,这事儿怎么办都是好办的,可寻衅于八国联军,这事儿不好办,一旦玩砸了,就得开战呐!

  “不妥?有何不妥之处?

  知会李大憨,让他选悍勇之人,着日俄军服,抬棺寻衅,老子倒要看看那些洋鬼子的底限在哪?”

  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对洋鬼子来说是折磨,但对京师的折磨更甚!

  洋鬼子有的是轮船,从南方甚至国外调来粮食轻而易举,京师就不成了,东三省战乱,蒙古还要内地接济粮食,甘陕一带路途遥远,陆路运粮,损耗太大、费用太高、耗时太久,靠不起的是京师百姓,是振威军,谁他妈知道,这是不是八国联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