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改革的必要_初唐逍遥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儒家文化起于农业社会铜器工具向铁器工具的过渡时期,当时正值春秋战国的混乱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文化并不被当时的群雄看好,确实也无助于兼并统一天下,可见儒家文化并不是一个强国的文化。秦统一中国,更是认为儒家文化百无一用。直到秦灭亡,汉朝皇帝才明白儒家文化虽不可以打天下,却可利于治天下。这从董仲舒的言行中也能看出。董仲舒在战争时期向刘邦推荐的都是一介武夫,到统一天下以后推荐的都是儒生。儒家虽然利于树立皇帝的权威,但文景之治最多采用的还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政策,从而使汉朝逐渐恢复元气。这时的汉人受儒家的驯化还不彻底,特别是民间,还有几分血性,可以和匈奴打个平手。

  唐朝的文化是开放多元的,兼收并蓄成就了它的辉煌。佛教在当时也很兴盛,要不然也不会有唐玄奘到西方取经的事情发生。从韩愈起一批文人把儒学发扬光大。唐朝的兴盛在于它的疆域广,周围没有可以匹敌的外族入侵,而同样疆域很广的明朝就没有唐朝这么幸运了。

  把儒学推向**的是宋朝,程朱理学完全具备了驴之象,一是倔:撞倒南墙也不回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二是蠢:提倡愚忠,不坚持真理,只知道围着石磨转圈。这时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到百姓的心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儒家思想束缚了汉族人的思想,磨灭了汉族人的血性,宋朝在外族的不断侵扰中颠簸迷离。

  儒家文化是一种内治内行,外战外行的文化。宋朝在外族的侵略中终于败北,第一次把中原让位于外族的统治下。元朝的统治犹如秦朝一样,摆脱不了短暂的命运。最后被一个最没有儒家文化修养的农民,带领一批文士和武将收复了对儒教有认同的汉人。

  清朝汲取了元朝的教训,不但把汉人旗人化,留发不留头,而且把汉族文化统一到《四库全书》,搞思想统治也很有一套。然而儒家文化最终还是在外战中失败,带来了百年耻辱。

  纵观历史,有人提出,儒家就是一头黔之驴。一开始因为个头大还能唬住几个人,旁人不敢近其左右,叫声也挺吓人,但经过几次试探,“技止此耳!”除了尥蹶子,没有利爪,更没有锋利的牙齿,最后还是难逃老虎的血盆大口。

  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儒家,不该一面否定,在乱世与治世,其治国之道,还是十分好的。但是,儒家治理下的国家,却都不能久远,一心只念和平的治理国之道,确实是不正确的。其遗留下来的文献、智慧等,确实是华夏历史上最宝贵的结晶。不过,这并不代表了,儒家就一定要是正统,其中的错误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就看整个历史吧,因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