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章 遮片技术_电影人传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师才几年啊?你这部戏的烟火就交给我了。我的技术你还不放心吗?”

  许望秋哈哈笑道:“当然放心。那这件事就定了。对了,你认识北影厂的张尔赞吧?”

  “认识,我们一起拍过《南征北战》,我是烟火师,他是电影的特技摄影。”于泽知道许望秋找张尔赞做什么,“怎么,你想请他做特技摄影?”

  许望秋点头道:“对,我准备请他做特技指导。《猎鹰》特效镜头很多,需要特技方面的专家参与。《猎鹰》中的很多镜头爆炸和特效要一起做,需要你们配合。你陪我去北影厂走一趟吧。”

  两人从八一厂出来,直奔北影厂。许望秋他们在办公室找到的张尔赞的时候,他正在啃英文资料。前些日子,张尔赞去了趟美国。在美国他切实感受中国和美国在特效上的差距,于是,他搞了一些资料回来,刻苦专研,想要赶上美国人。

  张尔瓒原本东北电影厂的摄影师,1954年国家要发展电影,急需故事片,组织上挑选了一批人到苏联学习,以便能拍摄和洗印彩色影片。魔影厂的戈永良原本是特技摄影的第一人选,但戈永良没有通过政审,于是,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张尔赞的头上。

  在苏联学习的过程中,张尔赞发现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图书馆内,有非常齐全的技术资料,但资料不外借,只能在图书馆阅览。张尔瓒心生一计,跟管理员说自己不懂俄文,想拿回去请教翻译。管理员同意后,张尔瓒便跟同伴把所有关于摄影、录音、洗印等方面的书借回去,一页一页用相机拍下来。

  1956年张尔赞毕业回国的时候,将这些资料带了回来。在苏联学习时,张尔赞知道了苏联的红外线遮片技术。所谓遮片技术其实就是抠像技术,又被称为蓝背景法;红外线遮片技术就是利用红外线进行抠像。这种技术苏联对中国保密,也不卖设备给中国。

  张尔赞凭借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从苏联带回来的资料,经过几年潜心研究,最终研制出中国第一台35毫米活动遮片摄影机。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北影厂出产的影片中,几乎所有需要抠像合成的特技镜头都是靠这台机器完成的。

  许望秋找张尔赞就是冲着北影厂的抠像合成技术来的,因为《猎鹰》有些镜头只有抠像合成技术才能做出最理想的效果,用其他方法根本不行。

  张尔赞看过《锄奸》,也知道许望秋的大名,对他十分客气:“去年《锄奸》在北影厂放映的时候,我也在场。这部片子拍得太好了,烟火技术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许望秋笑着道:“张前辈客气了,《锄奸》只能算是小打小闹,这次我们准备搞一把大的。在这部电影中除了烟火技术,我们还会使用大量特效,包括遮片技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