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家族印记_重生之农门娇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说起给工钱,妇人们却是谁也不肯收。

    毕竟西厢房里,他们的孩子可是跟着娇娇学写算呢,娇娇不但没拿一文束脩,中间的一顿你饭菜也是林家出粮食,吃的比自家都好。她们若是帮着大伯家里做些针线还拿工钱,那成什么了?忘恩负义,见钱眼开!

    冯氏眼见如此,回去又请示了公婆,就多送了粮食到宗祠,每日也请妇人们一起吃饭。

    果然妇人们再没拒绝,忙碌的也更是尽心尽力。

    里正把这些看在眼里,越发起了团结村人,跟随着林老爷子一家的念头。

    这一日,他趁着老爷子背了娇娇送来学堂的功夫,就提起了话头儿,“大伯,我这几日琢磨着,娇娇那日说的筷子的话,很容易让孩子们记住,也特别激励人心。不如让大江兄弟挨点累,打磨几十根筷子,刻了村里孩子的名字,每人一根儿,等他们长大了,无论走到哪里,拿出来都知道是自家兄弟。你看如何?”

    说罢,他生怕老爷子反对,又道,“这做筷子的木头就取咱们东山头上的松木,老人们都说,咱们这里天寒,松木同别处长得不同,以后也好做个鉴别,也是念着家乡的意思。”

    老爷子想了想,自觉没什么坏处,就点了头。

    “这事是好事儿,我倒是不反对,但这筷子既然是咱们林氏族人的标记,就不能随便发下去。每家孩子要在学堂里读过一年书,而且年纪到了十岁才可以得到一根。事先,这筷子要供奉在祖先牌位前,过年大祭司的时候,当场刻了名字发下去,这样才显得郑重。”

    “好,还是大伯见多识广,考虑的周全,就这么做。”

    里正欢喜坏了,这般经过祭祀的信物,自然是有祖宗保佑。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村里人知道了,也不必林大江上山,直接在东山选了最好的松木砍了一棵送到林家大院。

    林大江沐浴斋戒了三日,就亲手破开松木,选取最好的木料,打磨了一百双筷子,总共二百根儿,然后由里正和族老们亲自用托盘装了,蒙了红布,送进了宗祠正堂供奉。

    宗祠的族谱也特意分出一页,写了这件事。

    这时候,他们还只是觉得为林氏一族留个标记,让儿孙们记得自己是林氏一员,却不知道,这根不起眼的筷子,多年后名扬天下,甚至于代表了最顶尖最先进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