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论汉末三国,以南伐北的可能性!_三国:一纸婚书,岳父竟是吕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人力,物力上根本不足以支持刘裕麾下的军队进行大规模长久的远征作战。

  这种情况下征战,便会导致刘裕统率近十万大军占据了长安和关中后,面临一个极其尴尬的局面:

  分兵守则不足,合兵聚则乏粮。

  他不可能把自己在南方的家底全部转移到北方,毕竟江南之地才是他刘裕的基本盘,哪怕明知其发展潜力不如北方。

  刘裕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和军队继续增援长安,保持对外征战的优势。

  举兵十万征伐关中长安,在江南没有彻底开发之前,单是每日的人吃马嚼和粮食运输的损耗,早已经快让南朝后勤崩溃了。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这句话放在任何朝代都通用。

  进退两难之中,刘裕北伐如何不败?

  长安得而复失也就成了必然。

  同等情况下,再看看明朝建立过程中和初创时期的北伐。

  徐达,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命领大军二十五万北伐元大都。

  蓝玉率领十五万明军北入大漠,决战小鱼儿海。

  两次北伐,期间前前后后各皆是打了一年多,后世哪里见过明朝类的史书上有关大军远征,粮食后勤不足的记载。

  再举个例子。

  永乐帝朱棣时期,明军五次兴兵数十万北伐蒙古,依旧开创了永乐盛世。

  汉朝时期。

  汉武帝几次北伐匈奴,不光把汉孝文帝,汉孝景帝两位君王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打光了,弄得百姓民不聊生,还逼迫的刘彻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

  究其根本。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的汉朝,刘裕的南朝时期,江南之地尚未得到完全开发,撑不起太大的摊子。

  尤其是在汉朝西汉时期,不但撑不起,还存在扯后腿的嫌疑。

  庭院之中。

  诸葛亮望着张策……

  “现在以南伐北不可能,千百年后才有可能?”

  诸葛亮皱着眉头低语一句,对于张策的说辞有些难以接受。

  千百年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

  他诸葛亮也等不起!

  总不能让他把话语留在坟墓中,等着告知后世一个智慧可与他比肩之人,让那人帮忙验证三分天下,进而以南伐北的可能性吧!

  谁,又会没事儿来他诸葛亮的坟前呢?

  望着陷入纠结中的诸葛亮,张策一阵轻笑,随手拿起脚边的三块石头摆在自己的面前,布局成三足之势。

  然后,又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出了一副简易的大汉舆图。

  “孔明,可敢与我在此间推演一番南北征伐!”

  “好!”

  诸葛亮没有迟疑,回到了张策的身边坐下。

  张策指着地上的三块石头和舆图说道:“就如你所说的那般,东南为一足,代表江东孙策。”

  “荆州,益州,西南为一足,代表你和你那未来的明主!”

  “中间这条大河,代表长江!”

  “我则隔江相望,坐镇在北,或代表袁绍,或代表曹操……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