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69章:超过五亿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安营扎寨。

  明抢是没那个实力,但卡死你北进的路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荷兰人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之后,便在协议上承认刚果以南都属于明帝国的势力范围。

  但承认是一回事,实际运作是另外一回事。

  某新皇提醒郑芝龙,趁着协议刚签订,赶紧派兵过去占下。

  郑芝龙在老家还有五万人,本来是给儿子郑成功准备的。

  没想到欧战结束的如此迅速,这些人自然就成了出兵非洲的不二力量。

  用五万人占据十个福建那么大的地盘,困难自然非同凡响。

  但此时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大不了将老乡们也武装起来,男人只要超过十五岁,低于五十五岁,一律变成临时珉兵。

  前期先随作战部队运过去十万登陆,给盟友和其他国家造成一种类似于人山人海抢地盘的假象。

  郑芝龙还准备了一个激励措施,百亩之内的土地,除自家用地之外,不论地段,谁抢到便是谁的。

  凡是移珉非洲之人,郑芝龙无偿奖励其五十亩土地,这部分是永久免税的。

  往上耕种更多的土地,才会收税。

  一家十口人,获得的免费土地便是五百亩之巨!

  所有者在上面耕作也好,放牧也罢,总之干啥都行,就是不能荒废掉,否则立即会被收回。

  上面的一切动物,除河里的河鲜之外,包括鸟窝,接归土地所有者。

  若是发现矿藏,所有者可得其中的两成,这两成是全额免税的。

  凡一家土地所有超过千亩者,郑芝龙将免费奖励其一辆拖拉机。

  若是合股组成股份制农场,面积达到千亩,同样奖励一辆拖拉机。

  这么大的面积,只是用人力来耕作的话,那得被活活累死,必须引进机械化。

  而且拖拉机的作用不止是农机,还能作为交通工具。

  某新皇认为非洲南部地区,除了雨水充沛的莫桑比克一带可能适合种植水稻之外。

  其他地方可能会发生干旱,但在河流附近种小麦,在内陆地区种土豆和玉米应该没啥问题。

  某新皇也提醒郑芝龙,不要急于收农税,自己刮自己的地皮就等于饮鸩止渴。

  同时认为郑芝龙提出的前五年完全免税,五年之后才收两成农税的计划非常好。

  因为郑氏的钱从来就不是通过刮同乡们的地皮得来的,控制贸易才能郑氏之本。

  以后凡是从大明本土进口的商品,不经过郑氏的允许是不可能进入南非市场销售的。

  只要卡死商税这一块,移珉南非的百姓数量越多,郑氏的钱便能赚得越多。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崇王。

  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的崇国可谓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但是崇王通过硫磺和贸易,却让自己非常富裕,同时还让子珉们丰衣足食,陆地能种粮,海里能捕鱼,日子过得比本土百姓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