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经济杠杆等于制裁!_情道商途秦长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样的,还比阎立本。如果在好一点儿,那就要贤相房玄龄那样的,房相办事儿是最靠谱的。”

  老房被秦长青夸的脸一红,我就是,我就是,我办事最靠谱了。

  至于老李则是面色不该,别说身边房玄龄了,就算大唐全部官吏,他也能调动。

  在看到老李点头之后,秦长青接着说道,“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有两种。一种是置死地而后生,一种是从经济上打垮所有粮商,包括五姓七望手里的吞粮。

  但两种方法,都是要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员,对外宣称,国库空虚,只有十日的余粮。让全长安周边的郡县动荡,民生哀怨!在想办法让人太高粮价,越高越好,越离谱越好,民怨越愤怒越好!”

  随后,秦长青说了关于经济杠杆的作用,老李和房玄龄听得那叫一个云里雾里。秦长青随后,用茶水在桌子上画了一个圈,随后放里面三个杯子,“这个是粮食的市场,你可以叫他大环境经济。这三个杯子,分别代表朝廷、五姓七望和大小粮商。朝廷的粮仓,可以是表面的,也可是隐性的,他就叫做经济指点。

  当所有人都疯狂抬高粮价的时候,散户们会不会向朝廷倾斜?五姓七望手里的粮食,会不会倾向与散户和粮商?

  准备发国难财的大有人在,所有人都在紧盯着。一但利益出现了,都会疯狂的聚拢。你们说最终结果会怎么样?”

  嘶……

  老李和房玄龄死死的盯着秦长青,后背上已经隐隐出现大量的冷汗。

  “最终的结果就是,散户和粮商会大肆抛售粮食,五姓七望会源源不断的补给,如此一来,粮食的存储量会大大加强。”

  房玄龄到底是财政大臣,立马就发现了关键,“然后市场就饱和了,粮食危机也就解除了!”

  “错!”

  秦长青义正言辞的纠正道,“不是饱和,是市场会有一定的沉淀。粮食多了,朝廷就会压价,朝廷开始压价,整个高价市场就会崩塌。主动权始终在朝廷的手里。”

  “没错。长青说的不错,缺粮食的不是这个国家,更不是长安城,而是朝廷!”一旁的长孙皇后恍然大悟,“这个在历史上出现过,范蠡就是用这个方法,做空了粮食,险些覆灭了两个国家!”

  这就是后世经常说的经济战略,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制裁的一种,不要小瞧经济,覆灭一个国家,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房玄龄和老李也顿时悟了,粮食都在外围,所有人都待价而沽,谁也不会傻呵呵的把粮食放在自己的手里。

  等粮食价格飞涨,所有人都会贩卖,当粮食市场饱和之后,卖不出去了,就会降价,所有商贾都会在私底下开始攀比谁的价格更低,争取把手里的粮食全都卖出去。

  这是阳谋,赤果果的阳谋,还是最无解的那种,因为谁在利益面前都会眼红!

  就算是五姓七望,也控制不住粮价崩盘的场面。

  “牛逼!”

  房玄龄做了半辈子的财政大臣,整个人都石化了,这次算是见到真正的牛人了。

  “但是,这还不足以让我岳父某个县子。因为,我能让朝廷一个铜钱都不花,就能把事情给办了。”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