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章 太傅献策_蜀山悬剑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叛军无法占据江淮的粮仓。

  西南方向,南阳太守鲁炅在叶县设防,后又退守南阳,阻挡叛军占据南襄隘道。

  张巡和鲁炅两人的顽强抵抗,阻止战局恶化,为唐军反击争取了时间。

  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在河北道组织义军,宣布效忠大唐,反抗安禄山。

  当郭子仪从山西高处打破了叛军的战略意图时,河北也有了抵抗。在河北率先起事的是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

  河北道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起兵效忠大唐。在二颜的鼓动下,河北道各郡纷纷响应,二十五个州郡中,十七个郡归唐。颜杲卿战败被杀,颜真卿率领义军,继续抵抗。

  此时,“南阳—许昌—睢阳”一线被唐军阻止,安禄山叛军无法南进。

  哥舒翰负责关上潼关的门,阻止叛军西进。

  郭子仪派李光弼、仆固怀恩占领马邑、雁门,通过这条通道,朔方军源源不断进入太原府:

  李光弼从太原府出井陉,过太行山进入河北道,击败史思明大军,直接威胁安禄山的老巢幽州。

  郭子仪太原府囤军,占领着以太原府为中心直到黄河北岸的屋脊地带,随时准备从上党郡南下黄河,进攻安禄山所在的洛阳,完成对叛军的致命一击。

  此时,包围圈已经成形,可谓“关门打狗”:把安禄山的叛军逼在一条狭长的平原通道内,将四周出逃、迂回的道路通通堵死。唐军各路援军轮流出击,日夜伏击。

  安禄山就会变成风箱中的老鼠,在唐军的攻击下疲于奔命,四处乱窜溃散,直到最终被全歼消灭。

  这是安禄山造反以来的第一个转折点,照此发展下去,不出两年,安禄山叛乱定会被顺利剿灭。大唐江山不会伤筋动骨。

  形势本来一片大好,但就在‘收官’的紧急关头,由于杨国忠的私欲和愚蠢,逼迫哥舒翰出战,被安禄山破了潼关,冲破唐军十面埋伏的“牢笼”,战局急转直下。

  潼关失守后,郭子仪和李光弼被迫离开河北道,撤回到太原府和朔方。在河北道率军抵抗的颜真卿等人被迫转移,将整个河北道留给了叛军。安禄山占据了长安后,获得了两京的控制权。将唐军控制的疆域冲击的七零八落。

  ……

  这些话来到徐太傅嘴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对于老迈的玄宗来说,给他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军事部署,徐太傅娓娓道来:“

  目前,唐军控制的地盘虽然分散,却以大包围的形势将安禄山叛军裹在当中。叛军南过不了淮河,北占不了太原,虽然占领了京师,但长安城外全是唐军势力。留给叛军的,只有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一条狭长通道。

  安禄山占据长安后,本应迅速平定关中周边关隘要塞和河东道南部。若占领

  太原府这个制高点,唐军就会麻烦了。

  然而,安禄山除了继续向江淮和江汉用兵之外,在关中毫无部署,叛军盘踞在长安安享富贵。

  长安西面扶风郡,依然掌握在唐军的手中。唐军可利用扶风、陈仓郡,建立军事补给通道。

  目前来看,江淮和江汉的粮食汇集在荆襄一带,沿着汉江到达汉中,再从汉中向北翻越秦岭,绕过长安,从西面直达陈仓。然后,再继续北上,经过固原送往朔方军。

  河东道,是大唐反攻的桥头堡。潼关陷落后,史思明不断向太原府发动进攻,却被李光弼数次击退。保住了河东道,朔方军就能继续兵出井陉,奔袭安禄山的大本营河北道。

  在南方,张巡、鲁炅仍在继续抵抗,确保了江南的安全,就确保了天下的财税粮草,就有了和叛军持久对峙的实力。

  前线。

  长安失陷后,李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暂时不收复两京,而是借助两京拖垮安禄山,再从北方塞外出奇兵直捣他的老巢,将其击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想象力的战略之一,却没有被皇帝采纳。唐军虽然收复了两京,却无法彻底击败叛军,造成了更长久的破坏力。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