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七五六章 从步行到已经能小跑了_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凭什么?

  “那就开始吧!”迎着老爷子期待的目光,林鸿飞重重的点点头,“老爷子,您是全程跟踪这个项目的,您告诉我一声,从涡扇到涡轴,难度有多大?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问题,其实林鸿飞自己心里更有数,毕竟这些项目都是他一手操作和引进的,项目的进展情况都要向他汇报,但林鸿飞需要处理的事情毕竟太多,太过详细的情况他也不是很清楚。

  “现在只是第一台BD800样机,D—36的技龗术我们还没有完全吃透,就算有D—136和D—36做参考,估计要制造出第一台我们自己国产的D—136原型机也需要差不多两年的时间,而且……”说到这里,老爷子忽然变得有些“扭捏”,“我们还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林鸿飞顿时变的紧张起来:难道是有什么我们目前解决不了的困难?

  “我们仿制的D—136,最大应急功率恐怕达不到D—136的8500千瓦,限于我们整个科研实力、加工能力,想要保证发动机的安全,我们只能做出一台5500千瓦至5800千瓦的发动机……”

  “我当是什么事,”林鸿飞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不就是功率达不到么,没关系,美国人的CH—53E‘超级种&马’的单发最大功率不也只有3270千瓦?我们两台发动机的功率都比他们三台发动机的功率还大,考虑到还有机翼提供升力,我们也不需要米—26这么大的内部空间,5500千瓦的功率足够了。”

  至于燃油经济性的问题……在别人不可能卖给我们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届时整个共和国最多也只有那么十几架飞机的时候,燃油经济性?谁还计较这个,谁在乎这个问题?

  …………………………………………

  林鸿飞以为这件事就暂时到此为止了,但他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后,刚刚成立的“直—13重型直升机项目组”就再一次找到了自己这里,大家对新的重型直升机的动力选择出现了争论:

  一方认为应该选用4台RTM322—9发动机,原因一切以安全为优先,尽最大可能的保证飞机的安全性,即便是其中一台甚至两台发动即出现了故障也能保证飞机以及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则认为这纯粹是多此一举,两台仿制的D—136涡轮轴发动机足够,就算功率低一点,但5800千瓦的应急功率、5400千瓦的最大功率也足以应付飞机的使用要求,两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已经达到了10800千瓦,最大载重量将会超过15吨,D—136多年来的使用也证明了这款发动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相反的,使用4台发动机就意味着整个飞机动力系统安排的复杂性,而越是复杂的系统就越容易出故障,两台仿制的D—136发动机就正好。

  相对于对于发动机的争论,大家反倒是对于飞机的机舱空间的大小和载重性能都没有异议:机舱内长度10米±米,宽度米±米,高度米±米,最大载重15吨±1吨。(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