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八章 冲突(二)_混在帝国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智先前所做的那些,同样也是一种试探。&1t;/p>

  杨氏一族,在杨道嗣的手中,展到了顶峰,其势力之强,大晋几十朝皇帝当中,也属少见。&1t;/p>

  广元七年,李忠在安北大败漠北胡族,李忠亲率两万安北精锐,押送十余万俘虏,返回丰京。&1t;/p>

  所有人都在为这场大胜感到兴奋激动之时,杨道嗣却是立即看穿了赵智的意图,亲笔书信,连夜派人送往蜀州的杨道安,并紧急联系当时正值禁军大将的杨道临。&1t;/p>

  也就在李忠进入威州,离丰京不足五百里之时,杨道嗣第一个有所动作,率领众臣,以牧边之军,不可轻易入京为由,力劝赵智,驳回李忠押送俘虏到丰京的建议,下诏让其立即领军回返安北。&1t;/p>

  杨道安也是在蜀州有所动作,上书赵智,参劾李忠,言其名为押送俘虏,实则领兵两万回返丰京,图谋不轨,同一时间,杨道安领兵三万,逼近兴元府,名为勤王护驾,实际动机不明。&1t;/p>

  握有数万禁军兵权的杨道临,领军后退,与丰京保持百里之距,动机同样不明。&1t;/p>

  一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才是反应过来,杨氏一族的这番举动,联想到了李忠那边。&1t;/p>

  随着刘桀出面附和杨道嗣,赵智最终下诏,让李忠把俘虏留在威州,本人令两万安北士兵,即刻返回安北,不得继续前行。&1t;/p>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杨道嗣明白了水满则溢的道理,开始自我打压,控制杨氏一族势力的展,努力保持一个平衡,一个既能自保,又不会让赵智过度忌惮的局面。&1t;/p>

  事后,解除杨道临的禁军兵权,调往他地,看似是赵智的秋后算账,实际上,没有杨道嗣的默许与促成,杨道临的兵权,赵智很难夺走。&1t;/p>

  从广元七年之后,到如今的十多年,杨道嗣其实就做了两件事,第一,减少杨氏一族族人在官场的人员数量,对内,无德之人,踢出官场,有德之人继之,第二,主动让出一部分权利,让朝堂形成一种平衡,有了平衡,大家才不会做出太过激烈的举动,有了平衡,才能有了顾忌,有了顾忌,大家才能有缓和、妥协的可能。&1t;/p>

  赵智的试探,其实也很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展,自己手中的力量,与刚刚继位之时,不可同日而语,有了力量,赵智自然要有所改变与有所作为,这就必定会触及到,甚至是损害到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