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章 皇陵-上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成事可不是他们的能力,完全靠着韦珣来掌握大局。

  识大体的韦文禹对这个消息转手就送到了韦珣手中。

  打那时候,韦珣就对亲族不怎么感冒了。

  尤其是在建国的时候,依照惯例肯定是封爵赐爵的,然而韦珣别说封什么公封什么爵,就连最低的爵位都没有,对他们想要参加军政也是严加考核。

  韦氏取得天下,最后他们也就生活优渥了一些,身份尊贵了一些,实质性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即便他们不为自己考虑,也想着能获得爵位荫庇子孙。

  隔阂越来越大,韦珣又一直忙于国事,和老家的联系也就淡了,就连回老家看望父母,也是陈秋怡或者几个贵妇过去。

  这一次老家传来祖父撑不住的消息,韦珣也是极为心痛。

  当初他偷盗族中的财产才有到欧洲留学镀金的底气,虽然没有让家族进入生死存亡的时刻,可家族在之后起家的时候出了不少子弟。

  这个情分他一直记得。

  虽然对叔伯长辈没有什么爵位封赏,但每年各种赏赐也不少,皇室的分红也分润了一些给他们。

  至于他们的子侄,也是只要有能力的,都会偏向性的提拔,希望给他们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终究是一家子,血浓于水。

  韦珣不让他们参加军政事务实在是他们没有大局观和那份能力,上任之后也就当个盖章的,没出事的时候还好,可出了事情是依**处还是情大于法?所以韦珣一直认为让他们做事极有可能是害了他们。

  这些年他对军政之中的亲族要求极为严厉,不论是主政县市还是团长师长,要求都是比其他人严苛数倍。

  怕的,就是丢了皇室的颜面,怕的是他们为了利益行差踏错最后不得不挥泪惩处。

  当然,他现在可没有啥子眼泪,眼泪不过是一个说法。

  ······

  祖父是年事已高寿终正寝,也没有太大的病痛,可以说是喜丧,所以韦珣也没有让宗正宣告天下。

  落叶归根是华夏自古以来的传统,宗正府多次和韦珣商议皇室的陵园所在。

  他对这些不明所以,但这个确实是大事件。

  《易经·系辞》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远古时代殡葬极为简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死者的埋葬问题,逐渐发展成为一件大事。今日保存下来的许多重要文物古迹,不少就是坟墓的遗迹遗物。

  至春秋时代时,孔子大力提倡“孝道”,厚葬之风日盛,历代不衰,并逐渐形成一套隆重复杂的祭祀礼仪制度和墓葬制度,以及种种讲究。

  于是,坟墓被认为是安葬祖宗及父母之首邱,上可尽送终之孝,下以为启后之谋。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对坟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视。而作为为人择地卜葬的堪舆家(风水师),更以阴宅为先务之急。

  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皇陵一般都位于京师附近,如西周、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均以长安为京师,故此这五个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于长安附近。

  对于皇陵的选择,可以说是这个愚昧时代必须关注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