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0章 黄金储备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金总量的四成甚至更少。

  韦珣和内阁以及华夏国家地质局、财政部都对在北方挖掘黄金报以厚望。

  经华夏银行在1911年的统计,华夏的黄金储备有一千八百八十吨。

  满清中后期的黄金年产量是五十到八十吨,一些最高年份达到年产粗金百吨。

  据当时的内务府文献记栽1850年时清金库存黄金不少于八百吨.白银不可计数。

  这些黄金是800多年对外贸易顺差所得,成为当时黄金储备的世界第一。清后期割地赔款及采买军工五器虽消耗很多,但满清还算知道黄金保值,只赔白银不赔黄金。

  华夏在将满清驱逐到外西北之后,将国库、府库的黄金进行集中储备,统计的金额是一千一百吨。

  剩下的四百多吨,都是来源于抄没各族八旗、王八跪族、土豪劣绅的私产。

  这些还只是少部分,华夏的传统都是陪嫁金银,有点家底的家庭都会打造一些金戒子金首饰,这些才是黄金流向的大头。

  在1905年华夏真正的开始重视黄金的储备之后,加大了对黄金的吸储和兑换,四年间也不过吸纳了二百吨不到的黄金储备。

  黄金储备的不足让华夏的国家银行无法印发大量的钞票,现金数量会极大的阻碍贸易的繁荣。

  韦珣更是知道在未来的的时间里,金贵银贱已成趋势,金本位更是成为世界的主流。

  虽然他已经开始逐步的避免华夏货币走向金本位,但在金本位开始的时代,华夏的货币不得不与英镑和黄金牵扯上关系。

  不论是在接下来的战争种还是之后和平时期的对外贸易和内部流通,华夏都迫切的需要加强黄金储备。

  在这样的情况下,区区几十万不是华夏子民的劳工的生死,似乎也就不需要怎么关心了。

  按照地质局给出的开采计划和产量估算,二十万劳工每年可以为华夏提供一百五十吨到一百七十吨的黄金。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的时间和华夏延后一年参战来算,三年下来也不过获得五百吨到六百吨黄金。

  这点黄金也价值就不到七千万英镑到九千万英镑,比照华元也只有七到九亿华元。(一吨黄金在一战前期大概是英镑,1英镑=克)

  但账本不是这样算的,有着华夏银行印发货币,进行以黄金为担保的货币超发,获得两倍甚至三倍数量的纸币并不困难。

  再加上华夏内地每年生产的一百余吨,南洋各省的金矿产出,四年下来能储备的金钱顶天也就两亿英镑。

  最后再算上之前清理寺庙,将大量的所谓菩萨佛陀的金身化为黄金,也获得了一千万英镑左右的黄金。

  好在在之前的货币改革中,以银本位为基础的华元从百姓手中以纸币获得了大量的白银,价值大约在一千五百吨黄金左右(约亿英镑)。

  这些白银早已经被华夏派遣专人到南美各国、葡、荷等国小额缓慢的兑换成黄金,目前价值大约在五千万英镑。

  将近六年的时间,也不过兑换到这么点黄金,显然是让韦珣所不满的。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韦珣打算秘密加快白银兑换黄金的行动。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