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章 治水国债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以前复兴党也考虑过向民间发行国债,但是国债在当时还没有被国民接收,发行之后购买的主要人员只会是商贾,还是那种抹不开面子担心被在生意上下绊子才会买的。

  所以韦珣直接都驳回了,坚持以之前查抄的资产充抵借贷。

  这一次韦珣以皇帝的名义宣布疏浚长江,加固黄河堤岸,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最少东南的长江沿岸,华中的湘鄂赣三省的商贾和富户都会考虑购买国债的。

  这是华夏第一次销售国债,又有长期收益作为抵押,虽然商贾方面可能因为长江航道设卡收税降低了收益,但长江减少爆发洪水的危害,可以通行更大的船舶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小的。

  为了防止商人投机转由铁路进行运输,武汉到沪城的铁路将会宣布运输费用涨价三倍,以此来让商贾做出选择。

  要么老实在长江上运输,老实交税,要么就承担高价走铁路运输。

  实际上运费涨价三倍不过是一个态度问题,明摆着告诉商贾这一次华夏复兴党是动真格的了,要是真的头铁不参与购买国债,平日里他们犯的小事说不定就要变成大事。

  复兴党已经开始联系国内归国的留学工程师,策划如何疏浚长江和黄河河道。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做到的无非是加固堤岸,将容易崩溃的堤岸的因势利导进行小范围改道,再清理河道中的泥沙。

  长江方面需要做的事情倒是多了一个,那就是处理三峡地段的暗礁,把这一段长江水路的通航风险降低。

  具体怎么做韦珣是不清楚的,不过相信很快就会拿出方案给他过目。

  而在石禄的工业区,已经开始研发疏浚河道的器械,等到国债发售完,差不多也要到九月的枯水期,那个时候进行治水工作会轻松不少。

  华夏和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在上古时期就出现了对抗,不论是大禹治水还是历朝历代的疏浚,都难以见到卓越的成效。

  不过现在华夏工业已经起步,不论是钢铁还是水泥都可以提供足够的数量支持河堤的加固,机械的运用也会让疏浚河道的工作轻松不少。

  尤其是钢筋和水泥,比起古代的土木沙石结构的堤岸,显然对付起洪水更有效果。

  为了这次“治水国债”的发售,韦珣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通电全国,尽述长和江黄河的水灾影响及如何处理的方法。

  宣布国家将成立治水工作小组。计划发售十亿国债作为治理长江和黄河的专项资金。同时宣布在长江各段设立关卡收取税收偿还“治水国债”。

  这一行动获得了长江沿岸的民众和富户的踊跃支持,只长江两岸在半个月内就发售了一亿的国债。

  唯一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产业在长江两岸的富户和商贾对此无动于衷,对于华夏在长江航道设卡收取税收的做法向当地政F表示了抗议。

  因为在长江设卡收取税收由来已久,满清被赶到西北之后复兴党为了鼓励商贸,长江航道的关卡税收大大的降低,如今重新加税到比满清时期还多上一倍的程度,他们难以接收。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