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八十二章 一触即发_天生韩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之地。否则即使获胜秦国也等于输了一半,相应的这就对上郡和北地郡的防守要求更高了。

  幸好这半年来北部的长城已经陆陆续续的完成了修缮,秦国在对抗匈奴大军的时候也多了一道依仗。

  韩信便拜田市为帅,赵无忌为副帅,入驻西段秦长城的第一要塞萧关,节制北地、上郡的十三万大军,依托长城对匈奴进行第一线的预警和防御。王歧率六万大军为二线部队散驻在长城内的各个城池郡县,防止匈奴突入袭扰后方,同时也配合前线大军的后勤。韩信则亲领以骑兵为主的主力大军,作为机动力量散布在咸阳四周,一旦有变则能通过秦直道迅速的赶赴北部边境。

  这时秦国内部发达的驰道建设就愈发凸显出重要性了,沿着秦直道,援军从咸阳快马出发三日便可以到达肤施城,这就方便了韩信将主力部队集结以来作为机动预备队使用,而不是分散兵力处处严防死守。

  匈奴的优势就在于骑兵,来如闪电去如风雷的袭扰战术是草原最引为傲的战术。骑兵可以轻易的利用高速机动性在对抗步兵时形成局部优势,在对方援军未赶来前迅速的将一部步兵吃掉。

  当然,骑兵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不善于攻城。一旦守军准备充沛,数千人的守军可以轻易的让十几万毫无准备的骑兵在城墙下束手无策。

  韩信本身就是一个运用骑兵战的高手,他的数次大胜都是靠着灵活运用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取得的。放眼整个天下,唯一能在运用骑兵上和他平分秋色的也唯有项羽一人而已。

  骑兵在战国时期尚属于辅助兵种,在诸侯数次大战中作为中坚主力的无一例外的步兵军团,骑兵更多的是担任袭扰和侦查的任务,远不够资格作为独立一军。就算是昔日以骑射威震天下的赵武灵王,骑兵也不过是作为掩护中军的侧翼使用,用来分割包抄,驱赶敌人。

  秦国当初赖以横扫六国的是他的弩兵和轻步兵,相比较而言骑兵的地位就低下了许多。直到统一后与北边匈奴东胡数次激烈的交战,始皇帝这才意识到骑兵在平原上作战的重要性,于是大肆扩张骑兵军团,又先后夺取了河套等数个养马之地,这才构成了北军倾重骑兵的格局。

  但相对而言,在中原腹地骑兵的设置就少之又少,韩信筹备与匈奴大战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于是下令从各地广为购置战马,大肆扩张骑兵军团,以便日后在野战中能与匈奴人平分秋色,蒙石便是在这时奉命操练新兵的。

  所幸秦国虽已势力大消,可始皇帝当年留下的老底子仍然大部完好,战马的供给一时倒也不缺,韩信轻松的便将所部三万轻骑扩充到了八万。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关中的秦人不像北地之民那么习惯了放牧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