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七章:什么叫胆大包天_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这章别订,刚章节被屏蔽了,今天的全勤不够,我赶紧补发了一章,这章应付审核,内容是错乱的,老哥们不要订阅,看下一章就好。

  “好啊,你糗我?可我听人讲这里面水好深的?”

  杨婵笑着说道。

  “深什么深?一口烂泥塘而已,大家在里面抢食吃,真是超级简单。”

  林岭东竖起一根指头。

  “秘诀就一个。”

  “只要有货,便能挣钱。”

  “只要站在风口,连猪都能飞起来。”

  杨婵还以为是在说她,“好坏啊你,净来糗我。”

  杨云则不一样,这王八蛋想钱想到发疯,此时有两个子儿,听得极其用心。

  “可我们什么都不会也,连面料都不认识,真的能做吗?该卖什么好呀?”

  林岭东:“随便,不管你什么款式,什么种类,只要你能带去深圳,就能挣钱。”

  杨云:“点解啊?什么都能挣?”

  林岭东微微一笑,将双手抄在胸前。

  语气中,也是与有荣焉。

  “对,什么都能挣,就是这么简单。”

  “这里是特区,深圳,遍地黄金。”

  在这里,所有原材料进口零关税,综合进口税减半,成品出口税只象征性的收个零头。

  减免力度,大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最先是港商疯掉。

  来深投资建厂,%的企业所得税?全免。

  缺材料?

  进口税,全免。

  出成品?

  出口税,减半。

  进口产品,减半。

  还享受特殊行业的各种补贴。

  再加上各种手段,搵钱的路子不要太多。

  90年代初,港岛的平均工资已达到了3000到6000块。

  一间普通的居民楼,月租能达到三四千块。

  寸土寸金。

  而深圳的人均工资三四百块。

  生活成本降低数十倍。

  港商们纷纷疯掉。

  还有这样的好事?

  这一措施,对港岛的电子产业釜底抽薪。

  新界,元朗,大浦地区的电子厂纷纷出走,只留下大片大片破败的厂房。

  在华强北,你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买到收音机,录音机,计算器,电子表,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扇,电脑……

  夺走百亿年产值。

  其次便是纺织行业。

  港岛的纺织业全靠出口,低廉的关税让这些港商更加疯狂。

  疯狂走货。

  货!货!货!

  不管什么货,照单全收。

  由于特区产业的保护政策,当时广东的成衣,是不允许进入深圳的。

  于是,大批大批的自行车走私大军开始出现。

  大包小包,只要带进深圳就能马上脱手,无数人争着要,抢着要,出手就是对半的利润。

  由于深圳的进口税低,所以进口货非常便宜。

  但不能带出深圳。

  出关就需要补交关税。

  所以,像东芝的彩电,Sony的随身听,佳能的相机,摩托罗拉的bp机,只要是进口的好东西,只需要带出深圳,就能获取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