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工堂_假千金的红包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肉一起熬上一锅,我还尝了一勺县里人熬的辣酱,那真是太好吃了,人家说下次就教我们熬酱,我不会这火灶上的本事,我打算下次带着村子里的妇人一起去,让她们学,学好了卖出去,也是能补贴家用。”

  “咱们县里也有招女工的,但是大部分招的都是未出嫁的姑娘和年轻的媳妇,年纪大些的妇人都没人要了,她们也在家里急得想要做工,我觉得这是个机会。”村正显然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薛夷光其实很少见到这么有想法,有干劲儿的村正了,她笑道:“这当然是好事,只要你们愿意干,官府一定会支持你们。”辣酱这个东西,虽然现在没有后世的防腐剂,但是只要盐放够,是能够保存很长时间的,若是能做起这么个生意,多个进项,那对百姓来说一定是好事。

  “这辣子咱们可以自己种,只是这油太贵了……,只怕到时候做出来太贵没人买。”村正还是很担心的,他也发愁,本来村子里大部分的人家都不富裕,这要是没做好,到时候倒霉的还是村民。

  薛夷光笑道:“只要你味道好,就会有人买,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辣酱也是一样,只要你味道好,人家就会买你的。”食品这个东西一直都是如此,只要味道好,有的是人愿意买,即便是在落后的大魏也是一样。

  “农工堂的人教的也不是一种两种,他们会逐渐教授各种手艺,你们都可以学。”薛夷光说道:“这些手艺说不定会成为你们谋生的另一种手段,多学学总是没坏处的。”

  “您说得对,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只要愿意学,咱们村就给你送到农工堂去,只要你肯下功夫,总能学出来的,就像我们村里原本的葛树,他就是想学木工,在里面呆了将近半年了,听说如今已经能从师父手里接一些小木件做了,最起码能赚够自己花的了,等再学几年,就能补贴家里,不用家里出钱,自己就能攒够娶媳妇的钱了。”

  村里的人开玩笑都习惯了,都喜欢拿娶媳妇说事,说完这句话后,村正才意识到坐在自己面前的是位女官,一时间有些不好意思。

  薛夷光倒觉得没什么,百姓最普通的想法,后世有一句话叫做“老婆孩子热炕头”。她在外面为官那么多年,早就已经习惯了,这个想法其实才是表现出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如今村里的姑娘有多少是能去上学堂的?多少能出去做工的?”薛夷光对着村正问道。

  “三家能有一家愿意让姑娘上学堂的。”村正说道:“虽然姑娘上学不需要钱,男孩要掏钱,但是很多家里还是宁愿花两个钱让男孩去上学的,让姑娘留在家里做些家务,减轻家里的负担。”

  薛夷光听到这个结果其实已经满意了,重男轻女的观念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如今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