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五十三章 接先辈们回家_吃货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阔的辽东大地,浩浩的辽水蜿蜒流淌,直奔大海。

  在辽水的下游东岸的一处丘陵的缓坡上,有一道灰白色的高约两米,长达数百米的类似堤坝的建筑。

  远远望去,只见这座堤坝落满了尘埃,灰蒙蒙的,看不清楚是用什么材料堆砌而成的。

  假如有人能够走到这道堤坝的跟前,看清楚堤坝的真实面目,一定会吓得魂飞魄散竟然全都是一颗颗人的头骨!

  这就是著名的高句丽京观!

  看完了刘仁轨的奏章,张亮面露惊恐之色,想起了令他刻骨铭心的往事。

  30年前,张亮还只是一个13岁的孩子,他跟着叔父,作为为隋朝大军运送粮草的民夫,参加了征讨高句丽的战争。

  612年,隋炀帝杨广亲率大军113万,号称200万大军,征讨高句丽遭到惨败,死伤了上百万人。

  隋朝大将宇文德率领10万大军投降了高句丽,却被高句丽人全部斩杀。

  张亮和叔父就是在宇文德率领的10万大军里面,只不过他们当时他们恰好外出运送粮草,没有跟着大军投降。

  他们回来时正好看到了高句丽人屠杀那些已经投降了的,手无寸铁的唐军将士。

  躲在不远处的草丛中的张亮,当时被吓坏了,不由得叫出了声来。

  高句丽人发现这里有人,骑马追了过来。

  张亮的叔父为了掩护年幼的张亮,跑出去引开了那些高句丽人,结果被高句丽人杀害了。

  张亮躲在草地上的一条小水沟里,侥幸逃过了一劫。

  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张亮仍然心有余悸。

  高句丽人斩杀了唐军战俘之后,用他们的10万颗头颅在辽水东岸筑成了京观,以示威慑。

  30年来,那些将士们的头颅仍然摆放在那里,任凭雨雪风霜侵蚀,却无人敢去收回亲人的头骨。

  这处京观从此就成了中原民族难言的chiru。

  刘仁轨奏章中的建议,就是要去将这处京观的头骨抢回来,并请求由海军陆战队完成这个任务。

  李世民同意了刘仁轨的这个请求。

  这件事情是李佑交代刘仁轨的。

  李佑身为亲王,立再多的功劳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很愿意将功劳让给他手下的亲信大将们。

  不久前,在地上挖陷阱,对付吐罗骑兵的招数,也是李佑想出来的,他把这件事情归功了给了薛仁贵。

  六月中旬,辽西和辽东地区进入降雨高峰时期,辽水的水位升高,为海军的行动创造了条件。

  这天,海军陆战队统领王耀祖带着12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在夜间,乘坐8艘登州水师的平底曜阳战船,从辽水入海口逆流而上,直奔18里以外的目的地。

  在不远处的扬州号战舰上,刘仁轨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海军陆战队队员们,心中十分为他们担忧。

  辽水是大唐跟高句丽的边境线,对岸驻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