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6章 人之将走_大明小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着一件毫无意义、完全没有价值的事情。

  “老师,我不想写小说!”吴承恩苦苦哀求,就差跪下了。

  秦德威斩钉截铁地说:“给我写!除非伱不认我这个老师,那就必须写!

  而且从今天开始,你每写完一回,经过我审核后,就立刻通过驿传送到京师!”

  听到这个更新节奏,吴承恩心理快崩溃了,“这是何意?为何要如此频繁的送到京师?”

  “因为皇上要追读!”秦德威还是透露说,主要是怕吴承恩没有写作激情和创作欲望。

  懂行的都知道,在没有写作激情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肯定会质量下降。

  吴承恩膝盖一软,差点就真跪了。这老师干的事情,果然没一件是正常人能干的。

  从宁波到京师,公文传递速度大概是十多天。十几天后,嘉靖皇帝又能听到《洪荒纪》新的章节了。

  时人有诗云:沉水龙涎彻夜焚,桂宫芝馆结祥云。修身不问家国事,千里先催洪荒文。

  据说这首诗,是某位江西阁老的门客退休回家后,感慨世事所作。

  秦中堂是个很忙的人,行辕大门外排队求见的人接踵摩肩,将整条街道都堵得水塞不通。

  如果要都接见,根本见不完,一般每天只能拣几个重要的人见见。

  打发了吴承恩去继续写小说后,秦中堂就开始接见人物,第一个进来的是得偿所愿当上福建镇守总兵官的卢镗。

  宾主落座后,秦德威开口说:“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召你过来。”

  卢镗连忙问道:“中堂有何吩咐?”

  秦德威答道:“待秋冬信风转向后,我欲派你率领数千官兵,前往倭国西南转一圈。”

  卢镗听到后,心里对这个差事没有多大兴趣,倭国有什么好去的?而且对那边一无所知,去了又能干什么?

  而且带着官兵过去,看起来就像是劳师远征,万一小有挫败,岂不前功尽弃?

  但碍于秦中堂的脸面,不得不走一遭罢了,毕竟他没有胆量违抗秦中堂的命令。

  秦德威也能猜出卢镗的心情,又不急不忙的补充说:“出发去倭国的这支水师船队,允许携带三万或者五万匹丝绸。”

  “我去!”卢镗卢总兵毫不犹豫,完全没有拖泥带水的说。

  汪直被“剿灭”后,汪直手下很多船主都被收编了,今年大明走私到倭国的产品出现了巨大缺口。

  如果带着三五万匹丝绸去倭国,就等于是弥补了这个缺口,起码能卖十几万两银子,就算分给自己一成也有一两万。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足够让卢总兵卖命了!

  用利益打动人的秦中堂从来不担心动力,便又嘱咐说:“关于官军去倭国扫荡,我就说三个原则。

  第一,选拔抗倭中有出色表现的小队去倭国,船队所携带丝绸盈利,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分润给所有官兵,算是给他们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