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79章 丝绸去哪儿了?_大明小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接免除五千匹加派!」

  徐惟学指着群情愤激的场面,质疑说:「织造局不免掉这五千匹加派,又怎么能解决问题?」

  严世蕃答道:「如果换一种方式呢?比如织造局以三钱或者四钱的价格,向这些匠户收购五千匹丝绸。」

  徐惟学更不信了,「本地丝绸行情应该在五钱左右,三四钱价格未免太低了!那些匠户怎么可能出卖!」

  严世蕃继续说:「如果只以三四钱这样的低价收购,匠户们当然不肯卖,但要是加上其他条件,那就不一定了。

  比如说,如果低价出售丝绸给织造局,可以顶替明年的服役或者摊派,那些匠户岂有不乐意的道理?」

  徐头领又不

  是不懂世情的小白,听到严世蕃的「谋算」,顿时也愣住了,还可以这样操作

  朝廷在苏杭这种地方都设有织造局,由织造太监提督管理,向皇宫大内进贡丝织品。

  织造局生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有设备,抓军民匠户来服役,比如杭州织造局拥有二百余张织机,各色工匠千余人。

  另一种方式就是直接向匠户进行摊派,算是代替坐班服役。这次加派五千匹,就是这种方式。

  额度之外的平白加派,匠户当然不乐意。但如果用低价出卖一定数量的丝绸来换取明年不用服役或者减少服役,那就比较划算了。

  对工匠而言,没人愿意服役或者领取官方差遣

  所以与秦德威斗争经验丰富的严世蕃严大爷,早就看穿了一切把戏

  「这样匠户能得到一定实惠,可以接受;而织造太监能平稳得到最关键的货品,又要依赖秦德威帮忙出货,肯定也会答应

  而秦德威本人因为施恩于百姓,解决了被横征暴敛的问题,则会得到巨大的名声

  表面上皆大欢喜,但其实受损的是织造局明年的上缴额度,也就是皇宫大内的收入

  官府只会让你们看到你们能看到的,背后的真相又有几个人能看透?」

  徐惟学仍然不能置信:「丝绸又不便宜,大量收购丝绸也是要本钱的,织造太监做惯了无本买卖,能舍得先拿出钱来投入?」

  严世蕃轻蔑的说:「我没告诉过你,秦德威开钱庄?当年秦德威到了京师,钱庄就开到了京师,秦德威到杭州,那钱庄肯定也会开到杭州。

  让钱庄借个几千两银票给织造太监作为本钱,又能有什么损失?而且还能趁机在杭州打开局面,让银票流通起来,简直一举三得!」

  说到这里,徐惟学就真的信了,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就是朝廷最顶尖大佬的算计水平

  莫非连眼前的这出匠户闹事,也是某中堂幕后导演的?最后一举几得,捞尽了从名声到实利的所有好处

  严世蕃便趁机说:「所以价想与朝堂人物打交道,尤其是秦德威这种吃肉不吐骨头的,离了我这样仅次于秦德威的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