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4章 板桥西畔夕阳斜_大明小学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夜廊前月正高,梦随春水上兰桡。依稀记得秦淮路,芳草萋萋到板桥。

  板桥西畔夕阳斜,旧院风流梦影赊。芳树不知儿女恨,却从扇底衬桃花。”

  ——这几句就是怀念追忆的意思了,仿佛很突兀,但别人细想后也恍然大悟。肯定小秦先生要离开南京城,提前写下的追思啊!

  最后又看到落款写道:“金陵秦板桥。”

  ——这是金陵名家小秦先生首次公开自己的号。

  姓秦,名德威,字怀远,号板桥,作为一个文人,秦德威的名头终于齐活了!

  反正号这个东西不限数量,也可以改换,以后有更合适的再说。

  每三年一次的大考试季里,两次考试之间的时间真是太短了,仿佛乡试过去没几天,又该到了再次出发,赶下一场考试的时候。

  离开之前的最后几天,秦德威白天陪着顾娘子,晚上睡在王怜卿家。

  一直到了十月初,不走不行了,秦德威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早晨,从龙江关登船,北上京师。

  与他同行的人,还有乡试同年陈凤,以及著名隐士许隆的儿子许谷。

  其实这俩应该都是顾东桥那伙的人,这次却非要跟着他秦板桥一起走。

  许隆甚至还托了文征明来找秦德威,帮儿子许谷说情。

  乡党大佬秦板桥也没所谓,出门在外都是乡亲,一起就一起吧。

  还有就是,原本在县衙当差役的王、马、张、赵四人,已经齐齐卖身给秦德威,成了家奴身份。

  本来他们在县衙也没正式编制,离开县衙也不觉得可惜,难道小秦老爷不比县衙更大吗?

  这次秦德威北上,这四人也就作为随从一起了。反正家里事情都被秦捕头和源丰号钱庄安顿好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这回北上,秦德威就没什么新鲜感了,而且也是要赶时间,路上就没有太多停留。

  路过扬州、淮安的时候,问了问李春芳和沈坤,这两未来状元今年都没兴趣参加会试。

  此外在淮安府拜见了总理河漕的王以旂老师叔,然后在路上就没其它事了。

  十月底,马上就要天寒地冻的时候,秦德威再次来到了京师。这次不用找会馆暂住,有属于自己的落脚地方。

  出发前,秦德威就已经与松江府冯家说好,买下了武功胡同那处宅院。

  而且上次离京时,把钥匙都放在了徐妙璇那里,肯定提前打扫。

  此时宅子的正堂正院已经被母亲周氏住下,至于曾后爹早已经重新选官上任去了。

  秦德威拜见过母亲后得知,曾后爹回京叙职时,与吏部尚书夏师傅一见如故。

  大概夏师傅能感到,热爱武事的曾后爹是弥补己方势力军事短板的人才。

  然后如同原有历史轨迹一样,曾后爹选官选了辽东巡按御史。从官场伦理来看,这是高升了。

  从知县选拔为御史叫行取,算升官,能选为声威赫赫、号称代天巡狩的巡按御史,更是升官。

  秦德威苦笑几声,历史的惯性还是如此强大,夏师傅和曾后爹真是有同年之命啊,是同一年被斩于西市的同年。

  既然正院由母亲居住,秦德威就继续住在东侧院,西侧院则让陈凤和许谷住了。

  两人安顿好后,陈凤来找秦德威,邀请秦德威去拜访乡试座师张潮张学士。

  秦德威想了想,就答应了。读书人礼节也该如此,其他的什么夏尚书王尚书就先放放吧。

  还有什么有意思的号啊,我琢磨了半天就想到个板桥,你们要有更好玩的可以改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