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十天 (下)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大也有土木工程专业,如果东大对这种新技术有兴趣,不妨和三局一起做个联合课外项目。”

  “这个好,这个好~”

  马天元兴奋的握了一下拳,产学研一条龙在二十世纪末的共和国一直是热门方向,东大也不例外。

  以共和国目前的水准在产学研链条一条龙中,学的环节是最简单的,翻译下海外的教材,搞定国内的校舍,通过高考招学生,哪怕水平不济事起码能搭个似模似样的架子出来。

  研这一块视经费的多少也可以量力而行,以it产业为例,再穷也不至于到连少量芯片都买不起地步,进口一些海外的全新芯片,简单的围绕芯片做些外围工作,难一点的对芯片进行拆解搞清原理。

  如果所在单位过于穷困连样品都买不起,也可以写写综述什么的,通过放飞思想展望下未来,只要不是过于科幻,这些都可以划到研这个链条之下。

  产学研链条中位居第一位的产可就不一样了,哪怕是最基本的实验室还原复刻没个几百上千万的资金都没资格启动,若是强行启动工业化山寨,微米制程生产线的成本就是现实例子,产这个链条究竟需要投多少钱不言而喻。

  也正是产这个链条共和国实在是没实力玩,于是九十年代中期,从产学研变种的技工贸开始在共和国科技界大行其道,以贸带工以工养技也算是适合共和国目前国情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某瞎***寻思公司把技工贸玩坏变成了贸贸贸贸贸贸贸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通过香格里拉基金会牵线搭桥,已经和港基集电背靠背的东大绝对是共和国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真正体会产学研全链条的大学。

  共和国的父母向来是嗅觉最灵敏的一波人,国家暂时还没对东大这种情况有个说法,但东大微电子学院今年的录取分数已经上了天。

  除去高考竞争力不算强的省份,共和国理工状元每年大致二十人左右,今年报考东大微电子学院的高考状元多达九人,论起录取平均分东大微电子学院吊打全国所有大学,微电子学院随便扔出去个吊车尾,共和国其他大学随便进。

  东大微电子学院的本科生,大二就有少部分专业课程直接在港基集电的无尘车间里授课,哪怕教学道具是当初港基集电买回来自组成套的废旧线多余备份,但相比共和国其他电子院系教学全靠嘴实物全靠画的情况,已经高级到天顶星去了。

  东大领导又不是傻子,对东大微电子学院爆炸式的成长根源自然心知肚明,因此马天元一听中建三局也打算拿出新技术搞个小规模的产学研,顿时一叠声的答应了下来。

  马天元深知这种情况一旦常态化,东大土木工程系吊打共和国其他大学的日子肯定也为之不远。

  “马主任,王蒙蒙,宋飞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