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岔路(中)_工业之动力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能力,则是此时三代坦克研团队中十分薄弱的环节。

  对于共和国三代坦克研来说,华晨动力所仿制的宝石涡轴动机则是完成度最高的产品。华晨组装的国产宝石动力包在长征三号燃气轮机车上的单无故障运行时长,已经过6oo小时,这个记录已经过了59式坦克动机的全寿命。

  当然,相比坦克动机一直运行在嗑药状态下的工作环境,降功率调教宝石动力包的工作环境基本等于混吃等死的轻松状态。

  如果再加上港基集电分立器件部门正在大力展的光、电、红外、磁力等感应器件,研团队愕然现,假如远嘉能做好手头的电子、动力这两大至关重要的子系统,那么共和国其他工业部门只要搞定装甲,火炮,悬挂这几个重要子系统并好整车集成。当初淘汰的完全采用西方标准三代坦克的研路途,似乎也不是那么昏暗无光。

  可惜摆在技术激进派眼前的先不是远嘉技术能力是否合格的问题,而是没有任何的文件、法规或是前例,可以使远嘉具备资格参与到共和国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工作中来。

  当然,技术激进派好不容易看到了曙光自然不会被这个人为障碍难住,有人提出索性把远嘉彻底当作海外的先进工业集团,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将团队目前研能力薄弱的子系统分包出去。

  结果这个提议一出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把水搅和得更浑了,八十年代末期对于共和国科技行业来说属于卖导弹远不如卖茶叶蛋的苦逼时代。

  好不容易混了个三代坦克研项目糊口,开团队里任何子系统的负责厂所都不希望自己成为被淘汰的那个。这可是关系到一厂所上下数百甚至上千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

  从质疑远嘉真实的研能力到姓社还是姓资这种大是大非,从国家机密扯到资本原罪,在一片争吵声中只差最后一步的三代主战坦克迟迟无法锁定图纸,足足停摆了半月有余。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浪潮的组建。和远嘉打交道无论1o2所还是研团队都有些无所适从,但和浪潮这种大型国企打交道则没有任何障碍可言,虽然远嘉在浪潮中占有一定的股份,但7o比例的国有股权使得浪潮属于公有制企业的标记异常醒目。

  浪潮的出现使得容易踩地雷的体制问题被跨越了大半,毕竟动力系统的敏感性远小于坦克的火控电子系统,对于研团队来说剩下的问题就好办了许多。朱雨生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向共和国科工委提供了一份文件,把目前团队内部的分歧所做了详细的分析。

  从实际上说,朱雨生对动用远嘉的力量提高三代主战坦克性能的建议还是很动心,否则在即将锁定设计的前夕,动用总工权威压下团队内部的分歧压根就不算什么难事,连“保证开进度按时完成”的理由都是现成的。

  工业之动力帝国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