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0章年事已高的权威性_乡野小村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努力的将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三两句话说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毫无毛病,最起码,让巴龄山找不到半点毛病,加上态度谦逊,在座的几个老叔父却也是面带微笑,默默赞许。

  大致观察了一下周围人的微表情,陈阳便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关于清河村集体入股,成立公司,再到与省城的大公司洽谈土地征用项目,投资,建设,等等等等系列的想法和构思,全部告诉给了在座的所有人。

  谈不上是口若悬河,但最起码,陈阳也算是用尽心力的来讲述整个公司计划,以及这些人最关注的年底分红等等福利。

  花了大约十几分钟来陈述,又用了几十分钟的时间回答所有人的问题,一圈下来,陈阳觉得自己的喉咙快冒烟了。

  但好在自己的道行并不浅薄,面对的问题也不算犀利,回答起来却也是游刃有余的。

  只是老叔父们年岁的确稍长了一些,和陈阳的年纪相差颇大,一时半会老观念是接受不了新鲜事物的,最起码,不可能立刻就对陈阳的计划感到兴趣。

  “一千多亩的用地,你打算怎么用?这可不是你一家人的事情,几乎关系到了清河村一半人的利益分配。不是一件小事啊。”巴龄山看着陈阳,饶有兴趣的将问题问的更加尖锐了一些。

  说实在的,有一个在省城大公司上班当管理层的女儿,巴龄山的眼界还是要比其他人宽泛不少。

  五十岁的年纪也算是中年,谈不上老年,正值黄金岁月,对于这种生意场上的事情,就算是没接触过的庄稼人,但或多或少也知道,市场经济带来的利弊。

  他问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更为尖锐,矛盾更为突出。

  “当然,一千亩的地,不是我一个人说的算的。所以,我想在咱们清河村内部搞一次土地入股,换句话说,就是我借用大家伙的土地,具体管理,分配我来,按照土地的面积每年返还百分之十二的红利。也就是说,除去市场价值的土地租赁费用,我另外会返还多出租赁费百分之十二的红利给大家。”

  陈阳说完,却也已经觉得口干舌燥了,倒不是说的话多,而是一边说一边还要让自己的条理清晰,不至于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让别人显得自己没有自信。

  阐述一个项目的利益,能否说动别人,很大程度上就是源于自己的阐述能否清晰,气质能否淡定自如,这很关键,陈阳没有学过表演和演讲,但是这些日子一来,却也看过不少演讲方面的书,加上关幼鱼,秦素月潜移默化的传授,陈阳对此已经拿捏自如了。

  “我们庄稼人,一辈子靠天吃饭。实在是没有做生意的头脑啊。”一个老叔父摇了摇头,苦于自己水平有限,对于陈阳的理解还是不能够完全明白。

  “没关系,您有问题尽管问,今天我就是来解决回答所有人的问题的。我不觉得今天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但最起码,能够让你们理解我的用意已经是最好的的了。”陈阳淡定的说道。

  “说的再多也是无济于事,庄稼人想知道,你说的这个分红每年是多少?百分之十五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巴龄山看着陈阳,眼神直直的,似乎是在逼问的样子,那眼神的尖锐似乎是不允许陈阳的回答有半点的差错。

  陈阳翘起二郎腿,靠在凳子背上,眯起眼睛,手里把玩着茶盏,说道:“按照市场价格,如今的商务用地大概是在十三万到十五万左右。具体现在我算不出来,但我们假设取中间平均数,十四万。那么每个月的红利大概就是一万五六千左右。这还是一亩地的价值所在。”

  清河村有很多人名下不止一亩地,撇开不允许商用的农业用地,大面积的荒地和宅基地还是有的,其实说白了,清河村什么都不缺。

  白石山西口连带着到拐子湾,道子口就已经是很大的一片荒地了,无人使用,也没有人看得上。

  这片土地都是清河村的集体财产,只是很多人没人用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使用它们。

  土地不肥沃,算不得耕地,种不出来粮食谷物。

  整个西口几千亩的斜坡,高低不平,横看成岭,却也难成峰,这么大片的土地荒废着不去用,却也是太浪费了。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