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3章 北方集团军群的战斗_第三帝国之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迫加入苏联,成为为苏联第14第15和第16个加盟共和国,为苏联增加了万平方公里土地和586万人口。

  不甘心屈从于苏联的暴政,波罗的海三国有志于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团体纷纷外逃,早已对苏联虎视眈眈的德国笑纳了这些对苏联充满敌视的团体。

  经过各种训练后,这些团体升级为武装团体,跟随德军一同步入战争,重新返回故乡。

  给克吕格尔上校带路的正是立陶宛复国组织成员,作为当地土著,他们对家乡的道路分布了如指掌。

  在这些向导的带领下,克吕格尔上校率领部队自城南的小路抵达尤拉河,涉水过河后迂回到陶拉盖城东面,随后发动对城市的进攻。

  后路被切断,又遭到两面夹击,城内的守军才坚持不住败下阵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第一装甲师拿下了该师解放的第一座,也是北方集团军群解放的第一座立陶宛城市。

  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右翼,十六集团军第十军30步兵师的战线上,战事进行的也极为顺利。

  第30步兵师作为波兰总督阁下在波兰战役患难的部队,同时也是波兰总督府的下属部队之一,得到了波兰总督罗森阁下的特殊照顾,全师在轻武器上不仅优先换装了最新式的42式三兄弟,师属炮兵团第一营更是换装了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弹炮。

  而该师最豪华的装备莫过于配属给该师的两支特殊部队。

  第一支部队是来自黑水特种侦查团的一个连,另一支部队是一个整编的师属突击炮营。

  战争爆发前,黑斯廷斯上尉率领的侦查连早已摸清对面苏军的活动规律。

  苏联边防军的巡逻并不是二十四小时持续不断的,此时正是苏军巡逻的间隙,而且苏军的第一道防线在更深远的边境线后方。

  没有炮火准备,师属突击炮营直接开向边境线,撞断碍事的铁丝网,冲进立陶宛境内。

  直冲到苏军防线所在,两片高地前,黑斯廷斯上尉和部下的动作才小心起来。

  公路从两处编号为67和71的高地间穿过,苏军在这两处高地上修筑了坚固的阵地,而且还修建了瞭望塔。

  苏军的机枪子弹很快从高地上飞来,打在三号突击炮身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

  迫击炮弹也划过天空,接连落到公路上。

  不需要指挥,两门三号突击榴弹炮不顾苏军枪林弹雨的阻截,接连开火,105毫米高爆弹精准的砸到高地上瞭望塔上。

  三座瞭望塔先后爆出火光,观察室连同里面的观察哨被轰了个粉碎,碎木屑和苏军士兵的血肉流星雨般落下,砸到下面工事里苏军的头顶。

  眼看着瞭望塔被削平,黑斯廷斯上尉的目光转向在空中游弋的两架fi282型直升机。

  因为产量不足,这种豪华装备可是在装甲师和摩托化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