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二四四、黄金万两火车响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的意义,赵与莒还是继续道:“一年之内,朕要此路得通。”

  事实上炎黄元年萧伯朗与胡幽研制完毕蒸汽轮船之后,其后继研究便都交给了流求中等学堂毕业的那些年轻研究员们,萧伯朗本人根据赵与莒的指示,将精力完全转移到蒸汽机车的研究。只要掌握了将蒸汽变为动力的技术,蒸汽机车的研究时间很短,而且当初流求为了方便采矿,早就采用了铁轨,故此,第一台蒸汽机车在炎黄二年一月便被制造出来,只是这完意儿还很丑陋,拖着四节车厢在铁轨矿道上跑出了每小时二十里的时速。发现它完全可以投入实际应用之后,赵与莒立刻从流求抽调了有经验的铁轨铺设人员和一百八十名中等学堂毕业生,开始了临安到华亭府的铁路勘察和选址。在五月以后,甚至开始在部分河沟上开始建铁路公路两用钢桥,对外只说是为跨钱塘江大桥做准备。

  流求学堂早在赵与莒亲政当年便又扩建了高等学堂,海量的教育经费、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教育纪律之下,这三年来高等学堂收纳了六百名最出色的学生,中等学堂培养出了四千八百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与普通研究员,而初等学堂收纳的学生人数更是达到了五万——这是将淡水、宜兰等所有城市分校人数加起来后的数字。这极大地缓解了赵与莒手中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也使得他在保证流求继续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抽调出骨干人手开始临安周边的建设。

  而且,随着徐州初等学堂的建立,陆地上的人才培养计划也步入正轨,这几年来他打着培养郎中的幌子,在大宋贫儿中进行识字识算教育,第一批最聪明的孩童已经被挑选出来,准备送到徐州接受初等教育,在完成之后再择其优者送往流求继续深造。

  而远在流求的萧伯朗则在继续改进和试验他的蒸汽机车,又用了半年时间,炎黄二年七月二日的时候,萧伯朗试验用的蒸汽机车完成了从淡水到基隆的全程,整个过程中没有抛过锚,也没有出现过大的故障,时速达到了三十里,载重更是惊人的五十大石(吨),赵与莒前晚得到消息之后,兴奋得几乎一晚没有睡着。

  “陛下,这蒸汽机车一次载重多少,载人几何?”

  见似乎有些冷场,崔与之出班问道。

  “目前一车可挂五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载粮一百七十石,共载粮八百余石。若是载人,每节车厢可载百人,一车可载五百人。车速是一个钟点三十里,中途只需添煤加水加沙,几乎可以不眠不休,一天二十四个钟点,扣去四个钟点添煤加水,二十个钟点顺当的话便可跑六百里。”赵与莒意识到自己没有将具体情形说出来,自然得不到认同,便笑道:“而且如今还只是最初型号,工部侍郎萧伯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