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六十二、揖别岂是为私利_大宋金手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不过是些工匠少年,并不会如何削弱义军战力,相反倒少了食粮上的耗损,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杨妙真与这些人去了流求,来回之间少说也得两个月,留下的刘全年老德衰,怎能与自家争这义军首领之位,用不着年余,这红袄军便尽数姓李,谁还愿跟着杨妙真去海外?

  想到此处,李全哼了一声道:“四娘子之意呢?”

  杨妙真深深吸了口气,让自己的心平复起来,她原本以为李全乃当世英雄,但去了江南一趟,在赵与莒身边呆了段时日之后,便觉得李全目光短浅了些。再加上李全那日言语,更是让杨妙真看透了他,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只有自家的名声富贵罢了。

  至于郁樟山庄的那位少庄主,杨妙真虽说谈不上什么好感,可毕竟是有求于人。赵子曰今日这番话……谁知是不是那小子授意说的,他看着自己的眼神,不总是那么让人身上发毛么?可若是站在他那边想想,赵子曰的方法,还真是唯一的解决之途。

  杨妙真却不知道,赵子曰跟着赵与莒,在看人方面有着十足的长进,她是何等人物、对待事情会做出何等反应,几乎都在赵子曰意料之中。而且,赵子曰只不过是一个管家罢了,若是真的触怒杨妙真,致使相反结果,那最多不过严惩自己,以平息杨妙真之怒,而不致于误了赵与莒的大计。

  “便如此办吧!”她抿着嘴,再次瞪了赵子曰一眼。

  赵子曰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能达到这个结果,那是再好不过的了。之所以非要将杨妙真拉到大郎身边,他有他的考虑,一来大郎年纪渐长,在外跑动的时日渐多,靠着秦大石一人,总有维护不周的时候,在外请武师,哪有杨妙真这般高明,更何况大郎有些事情是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须得忠心才好。其二才是他对杨妙真所说,需要她来稳定义军之心。

  他如此行为,倒不能完全算是自作主张,赵与莒让他来时,原本就特意跟他说了,允许他便宜行事。

  至于是否会被杨妙真记恨,赵子曰并未放在心上。

  红袄军高层既然达成一致,立刻开始动员起来,军中的工匠,除了铁匠之外,尽数被找了出来,闻知要远渡海外,其中倒有大半不情愿,不过得知是杨妙真带他们去,都改了主意。

  “跟着姑姑,便是与鞑子拼命俺们也不怕,何况是渡海,咱们谁没渡过海?”

  有人在工匠中如此鼓动道,这话倒未说错,在红袄军最困难之时,包括李全在内,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曾被赶入大海,不得不躲到小岛上避风头。

  至于少年孩童,数量倒是出乎意料,几乎所有家中有少年孩童在义军中的将士,都想方设法要将自家小子送来,他们自己宁愿留着与鞑子决死,也希望自家孩儿有条生路。就连李全,也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