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1章 印尼风波_核武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

  在此基础上,中国同意将剩余约合亿英镑的法国债务全部转变为留法助学基金和在法国及殖民地的投资,这样的调整也使得法国遭遇债务危机的几率大幅度降低。

  自此,中国真正的开始以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入法国市场,在法国兼并陷入危机的企业和银行,更大规模的投资法国殖民地市场,主动开拓外需,同时在国内启动更加庞大的基建规划,部分合同转包给新兼并的法国企业。

  依靠内部市场的空间,中国完全有足够的空间自救,甚至可以顺手救上法国,但绝对没有办法再救英美德三国,中国实际上也没有必要救它们,救法国本身就是救中法同盟,保持中法同盟在国际世界的威慑力。

  从1929年的下半年开始,帝国就开始连续增加了南京长江大桥和芜湖长江大桥等大型公共基建项目,在全国增加了六百多条一级公路建设计划,大幅度减低地产税,加速推动城镇化进程。

  在维持高利率政策稳固黄金储备的同时,大幅减免金融企业税收,增加金融业的信贷支出规模,中央银行也快速印钞,增加货币供应注资到国有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业银行和四大国营资本公司,扩大在国内的工程建设,取消消费信贷的消费增收税,鼓励信贷消费,在全国范围内掉中央部分的农业税分成,减免农业税的同时增加农业机械补贴、建房补贴、农用电补贴。

  帝国的运气真的是很不错。

  唐绍仪内阁时期的175项国民工业计划为帝国奠定了良好而全面的工业基础,欧阳赓内阁的125项工农业计划和201工程又进一步的推动帝国工业水平达到欧美标准,农业水平也大幅获得提高,基本达到了英美一战前的水准。

  这些是帝国在经济危机时期保持高关税,稳固内需市场的重要基础,即便不从美国进口机械机床,帝国工农业仍然能继续高速发展,帝国工业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本国能够供应则由本国供应,不足之处则从中法殖民地市场获取。

  特别是在控制中东、西亚部分地区后,中国通过铁路直接从里海周边进口石油,每年从巴库油区、伊朗、伊拉克进口石油超过2000万吨,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的石油需求。

  中亚石油天然气管道计划目前也铺设到了乌兹别克油区,预计在三年内修通至巴库油区,五年内正式修通到伊拉克,远东石油公司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公司。

  就在这一时期,日本也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对外贸易遭受重创,英美资本大幅撤出使得日本金融业也遭遇了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工业人口的失业率快速激增。

  当日本政府下定决定削减海陆两军的军费开支时,陆军下级军官突然在朝鲜半岛发动了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