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章 第 56 章_太子火葬纪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问:“春娘呢?”

  狱卒怒目相向:“不想走了?”

  此话一出,混子们不敢再问,急急忙忙逃窜走了。

  天黑后,听闻“春娘”也放了出来,姚公公的人到了春娘暂住的宅院,打算重新商量一下计策。

  春娘在里间,咳嗽了两声,并不出来见人,姚公公的人只听见里头春娘的声音沙哑:“大人,妾在狱中患了疟疾,恐怕传染给大人,所以不敢出来和大人见面。”

  听说春娘得了疟疾,这位姚公公的门客也不敢往上凑。

  毕竟,这病能传人,还是十分要命。

  门客往后退了一段距离,掩住口鼻对春娘讲话:“先前姚公公定下的计划,照旧进行,待会儿有人同你细说。”

  门客像是一刻也待不住,连忙转身逃窜了。

  里间内,春娘用头纱盖上了大半的脸,同五年前相比,她简直憔悴得像变了一个人,皮肤蜡黄,眼睛无神。

  她是站着的,坐着的却是范景。

  范景笑了一下,抛出了一枚药丸:“做得不错,到了敲响登闻鼓的时候,你知道要说什么吗?”

  春娘看见了药丸,眼中陡然有了光,看

  起来激动到有些可怖,她没有喝茶水,就生生将药丸吞了下去,她恢复了一些生气:“妾明白,五年前,妾拐走了李家二娘子。”

  范景笑了一下:“说得不错。”

  所有人都在等着登闻鼓敲响的那一天。

  终于,应天门外,悬设的登闻鼓被敲响了,御史急匆匆地受了状,不敢耽搁,马上上报给了蓬莱殿的天子。

  这也是登闻鼓设立的初衷,为了让百姓鸣冤,一旦登闻鼓敲响,官员不可阻拦,不可搪塞,并且要立刻上达天听。

  皇帝很惊诧:“登闻鼓敲响了,是有什么冤案?”

  姚公公在一旁微微弓着身子,说道:“听说是谏议大夫李年多年前在南琅琊郡纵火烧了大牢。”

  皇帝皱眉:“李年为何要烧大牢?”

  姚公公在一旁细语说道:“这倒是不清楚,不过奴婢听说了一些流言,说李年的女儿曾经被人拐到妓馆,那牢里关着的正是当年的人贩子和老鸨,大约是李年存心报复吧。”

  皇帝大怒:“这是罔顾国法!”

  见皇帝生气了,姚公公在一旁小心谨慎起来:“陛下说得是。”

  皇帝怒道:“彻查此案!”

  重华宫里。

  高桓坐在书案后面,抬眼看见丁吉祥从书房走了出去,有一个太监在丁吉祥耳边说了一会儿的话。

  高桓放下书卷。

  果然,丁吉祥走了进来,对他说道:“殿下,春娘敲响了登闻鼓,状告谏议大夫李年纵火烧人,目无王法。”

  高桓皱了皱眉。

  饶是有所准备,高桓依旧有些为李桑桑担心,若李年背上这个罪名,她就成了罪臣之女。

  况且,这是她的父亲,她不应该不担心。

  高桓感到他有些不懂李桑桑了。

  高桓站了起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