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五一章 这边风景独好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尉。

  中外舆论再次哗然,将英国政府和缅甸殖民地军队推入一个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处境,驻华各领事馆连可怜的抗议都说不出来,英国公使蓝蒲生奉命紧急赶赴上海,召集驻华领事官员,举行会议。

  就在蓝蒲生抵达上海的当天,中国各大城市再次掀起铺天盖地的反英浪潮和示威游行。

  南京中央政府和蒋介石面对持续不断、愈演愈烈的反英浪潮及全国几近失控的局势,心急如焚。日本军队浑水摸鱼,开始在华北军事分界线制造冲突,百般挑衅,滚滚南下的难民潮已经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城市人满为患,全国各大反对势力借机对国民党政府口诛笔伐,猛烈攻击,一个个巨大危机接踵而至,压得国民党上下疲于应付。

  蒋介石、汪精卫和孙科等国民党核心成员在庐山连续召开四个重要会议,急商对策,确定了“对日政策除绝对不割让东北四省,不承认满洲国外,其他仍应与之周旋,并极力避免刺激日方之行为言论”的妥协方针;责令中央政府各部和中央党部以“赈灾为首要急务”为宣传口号,一切以“维持稳定”为原则,开始逐渐控制波及全国的反英游行示威活动;密令苏、浙、皖、鄂四省各级政府和驻军立即行动起来,遍设岗哨关卡,严密拦截南下难民,“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刁蛮难民或受到共产组织蛊惑的灾区团体到首都请愿”。

  全国上下纷纷扰扰的时候,于八月底秘密前往北平的全国著名学者、川南政府总参议、西南政法大学校长蒋云山一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八月中旬,国民党教育部因“经费紧张、赤党横行”、悍然关闭的北平郁文大学、华北大学六十余名教授学者,以及清华、协和、燕京三所高校的十余名留学欧美回国在各自学校郁郁而不得志的十七名学者,欣然同意接受川南各大学的礼聘,前往川南任教。其中半数以上的教授学者出于对老朋友蒋云山的信任,对安毅爱国精神和巨资办学的钦佩,以及被川南政府给予知识分子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政策所打动,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川南。这也是继三月份在华北大规模招聘理工法学科教师,招收航校学员、熟练技师和工人,以及举行欧美留学生选拔后,川南又一次人才引进。

  截止九月中旬,八十三名学者教授以及他们的家人络绎到达叙府,令这些知识分子无比感动的是,从北平登上火车开始,安毅委托驻华北之十七军官兵一路护,到了汉口很快便坐上安毅麾下航运公司的客轮,一路坐在头等舱里吃好睡好,还有保卫官兵一路解说两岸景致和三峡风光,到了叙府就住进各大学早已准备好的两层小洋楼,里面的拖鞋被子、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已经摆放整齐。

  于是,许多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