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八一四章 谁是渔夫?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在陆地上击败的敌人,却对珍珠港的耻辱却几个月甚至几年迟迟无法报仇雪恨时,心情无疑是极度抑郁的。

  罗斯福本人支持先击败德国再解决***的。因为在他看来,同***相比较,德国本质上具有更大的威胁。目前,英国的形势用危若累卵来形容也不为过,一旦让德国轻松地获得北非和中东地区,集中兵力在英伦三岛登陆,那么,美国就失去了最可靠的盟友,以及前往欧洲大陆的跳板。让德国整合了整个欧洲,最好的结局也就是维持个不胜不败,这是罗斯福不愿意看到的。

  相反在太平洋地区,即便日军获得暂时的优势,但想威胁美国本土的安全,依然很难做到的。

  毕竟南京和新京威胁着日军的大后方,使其不敢专注于持续在太平洋上向东发起攻击。美国完全可以积蓄足够的力量后,一举将***优势的海军击溃,再把***若蜘蛛网一样严密的防御岛链,割裂的七零八落,逐一收拾,最后的胜利,依然属于美利坚。

  在军事协商进行的同时,美国国务院起草的《联合国家宣言》,在内阁讨论通过,随后安毅和丘吉尔都添加了自己的意见,罗斯福也作出了些修改。最后,这份宣言由美国国会审议通过,正式面向汇聚于华盛顿的各国首脑。

  该宣言如下:

  缔约国赞同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南华国家主席及英国首相于五月四日签署的三国联合宣言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纲领,深信各国政府将取得完全的和世界范围的胜利,对于保卫和保障生命、自由、独立,以及不仅在他们本国而且在全世界保卫和维护那些正当的、有可能实现的人类自由、正义和社会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深信现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是为了在各地共同保卫人生过像样的生活,抵御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特宣布:

  各政府和当局保证使用其全部资源去抵抗轴心国的征服军,并继续这样使用下去,直至这些征服军最后被击败;二、各政府和当局向与本宣言有联系的其他各国政府、当局保证,在军事努力和利用其资源抵抗共同敌人方面实行全面的合作;三、各政府和当局保证继续同共同的敌人或任何一个敌人作战,绝不单独媾和。凡愿与本宣言发生联系的其他国家政府和当局,均有权参加。

  宣言向全世界发表后,仅仅一周时间,便有不下于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宣言上签字,一时间声势大振。

  不过,目前棘手的是自由法国的问题。

  现在美国正在竭力拉拢维希政府,而英国却只承认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可是,就在《宣言》问世的第三天,少数自由法***队在纽芬兰正南方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登陆,让美国政府极为愤怒,这次出兵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