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0 隔着天南海北,你便以为可以飘了?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卿果然是个聪明人,实则朕先前便已安排人手,至蜀国民间查探民情...而眼下两川百姓受苛政盘剥之苦,各处官署贪墨成风,便如决疣溃痈,致使怨声载道,也已是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只是我朝派出的密谍,以行商贾贩的身份在蜀地走动,地方上的民情虽能探查得清楚,可是对于蜀国朝堂,乃至各地封疆大吏、达官显贵则只能觑其表,而无法探其实。

  朕要派卿赶赴蜀国,同蜀帝与公卿大臣结交来往,也更便于探清蜀人朝堂虚实...就是以邦交来往的名义,去确定攻打蜀国的时机是否已经成熟!”

  听魏帝李天衢道出了遣使赶赴蜀国的用意所在...李严连连应声,更是心思一动,而心下暗忖道:

  魏帝说早已派出密谍,而一直关注着蜀国民情...也就是说当初魏、蜀罢战议和,而蜀国嗣君继位,双方邦交来往,魏帝也尚还与晋主对持之时...他便早已盘算着,日后又要如何杀入蜀地?

  正史中后唐是如何灭亡前蜀政权的,李天衢当然记得清清楚楚。也正是这李严出使蜀国,趁机刺探蜀中虚实,而返程复命之时,便向李存勖进言“衍童騃荒纵,不亲政务,斥远故老,昵比小人。其用事之臣王宗弼、宋光嗣等,谄谀专恣,黩货无厌,贤愚易位,刑赏紊乱,君臣上下专以奢淫相尚。以臣观之,大兵一临,瓦解土崩,可翘足而待也”...而拉开了后唐对前蜀发动灭国之战的序幕。

  诚然魏朝还有其他善于外交,并且也能探查蜀国朝堂的文臣...但是李天衢心说还是要由李严这个走正史线便谏策灭蜀的人物去做,这才更为稳妥。

  首先李严生得那一张嘴,却是极为能言善道,由他出使蜀国,按史载所述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愈益奇之...而之后前蜀末帝王衍被杀得个措手不及,虽然江山已是摇摇欲坠,但帝业社稷总不能轻易拱手献出...所以面对威逼降从的使者,王衍给出很明显的回复则是“得李严来即降”,

  由于李严被认为是伐蜀的始作俑者,而为蜀国君臣所怨恨,按说前去招降,也难保不会被杀之泄愤,可李严的反应却是“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所以要从细节入手,还是要启用这李严,才更有可能尽早促使蜀帝王衍降从,而轻易兼并蜀国全境疆土。

  而且李天衢心想自己大概也能摸清李严的秉性...他本来也是燕人降臣,而归从后唐之后,还曾因误犯小过,便惹得当时心情很差的李存勖便勃然大怒,直接下令要砍了他的脑袋...好歹因为孟知祥为其求情讨饶,才改为挨了二十仗责免了杀身之祸。李严其人,如果还在后唐为官,他固然也只得为河东李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