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章 大朝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皇难道还会让温大雅入相?”

  他纠结的是现在没人能替自己在政事堂说话。

  杜如晦道:“大王忘记了吗,如今政事堂有两位窦相国,圣人岂能继续容忍?”

  说到这里,李智云立刻明白。

  “我明白了。”他看向杜如晦,抚掌道:“好计策!”

  “大王不要着急,属下话还没说完。”

  “请说。”李智云正了正身子,认真聆听。

  杜如晦道:“依属下猜测,秦王若要动手,必是悄无声息,此事毕竟涉及皇室丑闻。因此,暗中借人之手告诉圣人的可能性最大,这样一来,圣人必会召大王、太子、齐王、陈叔达等人当面议事,这样的话,秦王就能达成目标。但事实真相却不为人所知,不利我们的计策。”

  “属下想,可以借百姓之手,将此事暴露出来。如此一来,朝野议论,圣人必要与百官商议,而秦王若要拉拢陈叔达,则必要表态支持。这样的话,秦王就不能继续藏在幕后。”

  “秦王暴露,太子和齐王必定会群起而攻之,温大雅那边也会明白,他是被人利用。太子攻击他,秦王利用他。而这,正是大王的机会。”

  听完后,李智云轻轻出口气,朝着杜如晦抱拳一礼。

  “克明,多亏有你。”

  “这是属下该做的。”

  李智云轻轻一笑,言道:“或许,李安远是枚不错的棋子。”

  武德二年大朝的前三日,独孤震果然上书辞去相国之位,他在奏折中说自己身老体衰,无法胜任繁杂的政务,不能辅佐圣人处理国事。

  对此,李渊不但直接拒绝,而且还派人赏赐独孤府,一副‘朕不舍’的摸样。

  随后,独孤震再度上书辞相,李渊还是拒绝。

  直到大朝的前一日,独孤震第三次上书辞相,李渊无奈答应。

  旋即,李渊封独孤震为司徒,太子太师等等虚衔,又多加赏赐独孤震。

  到此,百官基本上清楚,传言是真的。

  大朝这一日清晨,李智云早早起床。

  淮阳给李智云洗漱穿衣。

  “大王,今日戴金冠还是玉冠?”她问。

  李智云仰着头想想,说道:“玉冠吧。”

  “是。”

  淮阳为他束发戴冠,又拿出铜镜让他观看。

  “好,就这样吧。”

  武德二年的第一场大朝,百官群至,从武德殿一直排到外面的阶梯。

  太子、秦王、相国等高官,自然是一身紫色官服,头戴官帽,手拿象牙制作的笏板。

  随着百官到位,皇帝李渊走上皇位,百官见礼,而后开始议事。

  首先是政事堂相国道出武德元年的收支,各地情况,对外战事,战损比,百姓生活等等情况。而后,再由政事堂相国提出今年的大致规划,以及各部各司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这其中,若是有人质疑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随时提出来,皇帝和百官群议。

  比如,在军费开支上,军方的人强烈要求不准减少。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量,因为关系到武德二年一整年的规划,所有人都在认真倾听。

  其中,民部和兵部听的异常认真,因为大唐目前的主旋律是对外扩张,一统天下。民部掌管钱袋子,兵部掌管兵马,他们半点不能疏漏。

  裴寂洋洋洒洒的将大致规划说完,率先开始手拍笏板,随后百官跟着手拍笏板。

  这种举动就表示大家赞同,类似于鼓掌。

  相国们说完后,老李又开始声情并茂的演讲,鼓励大家为国效忠,早日助大唐一统天下。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