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8章 科举考试开始【下】_贞观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分。

  第一题较为简单,问的是大唐自新君即位以来的大政方政。看似答案好像是固定的,但其实是议论文。

  考生们得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才行。那什么是证据呢?朝廷这几年颁布了什么诏书,干了什么事情,都得一一列举出来。

  最难的是第二题,问的是将来大唐该如何。

  这一题就很有说法了,答案不固定,不过说什么,只要说的有道理,都能给分。

  同时,这也是一个绝好的,提出自己政见的机会。

  三日后,考试结束。

  士子们走出考场,恍如隔世。

  不少人开始对答案,正确的哈哈大笑,错误的掩面而逃。与此同时,试卷也开始向朝野公开。

  不少自诩博学多才的大臣第一时间搞到一份,回家答题。

  其中,就有房玄龄。

  书房里,老房写了大半天,才把文卷写了一小半。随后,他把笔一停。

  “怎么了?”妻子卢氏在一旁喝着糖水,漫不经心的问他。近来皇帝赐给老房十匹上好的丝绸,都交给了卢氏,可让她高兴坏了。

  “难!”老房叹道:“不简单,真的不简单。谁若是能拿高分,绝对是个全才!”

  直到现在,房玄龄才明白皇帝为什么要执意改变考试内容。这里面考的,实在太广泛了。

  若是哪个考生能拿到高分,那绝对是百里挑一的天才。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少说也是读书破万卷。

  “那伱能拿多少分?”卢氏好奇的问。

  房玄龄略作沉吟,言道:“应该能拿两百分。”

  卢氏道:“总计三百分,你只拿这一点?”

  一点?

  房玄龄气极,“你来写,看你能拿多少分!”

  闻言,卢氏眉头一皱,“你刚刚说什么,我没听清楚,劳烦夫君再讲一遍。”

  “我说,我很羞愧,只能拿两百分,应该还要多读书。”房玄龄绷着脸回答。

  卢氏满意的点点头。

  很快,科举新型考试卷传遍长安朝野,甚至百姓们也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情。

  聪明的朝臣们算是看出来了,皇帝拿出这种试卷,抓的就是天生的人才啊。

  批改试卷的是孔颖达、陆德明,房玄龄,杜如晦等才智之士。这些批改试卷的臣子,担任官职各不相同,要说唯一的相似点,那就是聪明。

  由于这次考生不多,仅仅用了两天功夫,试卷便批改完毕。

  得分最高的考生名叫韩瑗,分数两百一十二分。

  比他差一点的是王德真,得分两百零三分。

  在这两人之下,分数陡然下降六十分。

  政事堂。

  “一百五十分以下者,不取。”李智云手上拿着韩瑗和王德真的考试卷,下令。

  一句话,李智云意思很明显,这次只要两个人。

  “是。”赵慈景应声。

  紧跟着,李智云问道:“这个韩瑗是谁?”

  “启禀陛下,此人乃是大理寺卿韩仲良之子。”杜如晦回答。

  韩仲良?

  李智云一楞,旋即眯眼。

  想起来了,这个韩瑗不是历史上高宗朝的宰相么。

  果然,不论历史怎么变,聪明人还是聪明人。

  等等,王德真好像也是高宗朝的宰相啊!

  淦!

  运气这么好的吗,这次居然抓住两条大鱼。

  原本,观这次参加科举的考生人数少得可怜,李智云着实有些心灰意冷。

  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这样的运气。

  不错,针不戳!

  “好,好。”李智云嘿嘿一笑。

  试卷是他出的,他很清楚,想要拿高分有多难。

  这两个人能拿两百分以上,不说全知全能,少说也是腹有丘壑,绝对比那些只会坐而论道的废物强。

  薛收问道:“陛下,这俩人要如何安排?”

  “你们觉得呢?”李智云问。

  杨恭仁不假思索道:“可下放地方为吏。”

  李智云呵呵一笑,心说简直笑话,这样的人才直接放下去当官?那他还搞什么科举?

  这一次科举既然搞出来了,那就要搞得大一点,让所有人都知道,参与科举考试,拿高分会受到什么待遇!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