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八十八章 托孤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祯信得过的老臣相辅,才能稳坐庙堂之中的。

  古来托孤,多是托付于数人,因为如果只托付于一人,就极有可能发生权臣辱主,甚至改朝换代的事情。因此,这托孤之臣,一般都有三到五个人,而且各有所长,比如一个擅长政务,一个擅长财政,一个擅长军事,有时还会增加一个擅长法律的。

  而且这托孤,也有两种方式,一是宣示天下的遗诏托孤,一是有托孤之实,而无托孤之名的托孤。前者一般用于新君年幼,压根无法处理国事之时,而后者,则适用于新君已经成年,且具备一定的理事能力,只需要给他安排几个帮手,就可以非常顺利地处理国事了。

  而梁祯所欲采取的,就是第二种托孤方式,毕竟梁茂已经成年,且又在雍凉“历练”多年,在军中也享有一定的声望,因此是可以直接亲政,而无需假手托孤大臣的。

  而在此之前,梁祯已经给梁茂选定了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是自己的亲家张郃,另一个就是有义直之节的桓阶。

  不过,张郃和桓阶身上,也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先说张郃,他无疑有大将之才,但在统筹全局方面,就略微逊色了,外加平鲁城的那场大败,也确实给他减了分,因此梁祯还需要再给梁茂找一个能够站在“天下”的高度,来看待战局的人才。

  再说桓阶,他虽然有尽节护主的好名声,也有能够看清局势的慧眼,但无论是治国,还是治军,都不是魏庭最优,因此,梁祯也必须再找一个人,来协助梁茂处理政务。

  除此之外,梁祯还需要再给梁茂找一个擅长财政的帮手。所谓财政,其实就是将理财放在一国的高度,主要表现是捋顺税赋的界限。因为,这国家的一切支出,都必须从士民手中征调,要是征调少了,国家就会面临无钱可用的困境,要是征调多了,就会酿成士民饥困,进而揭竿而起的祸事。可以说,财政就是国家的血管,只要它健康,国家就会蒸蒸日上,而一旦它出了问题,国家就会随之而江河日下。

  而在以往的很多年之中,梁祯集团的财政,都是由荀彧操办的,而荀彧也确实做到了“足食足兵”。但在荀彧死后,梁祯四目环顾,却惊讶地发现,整个朝堂之上,竟然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将这财政捋顺了。

  无奈之下,梁祯只好让华歆一边沿用荀彧留下的制度,一边觅色适当的人才。但多年下来,却始终没有一个合适,而且,荀彧留下来的制度,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这么多年下来,也出现了不少急需修复的问题。但对这些问题,梁祯虽然看得清楚,可却是无能为力,因此,只能任由它们继续存在。

  可以说,之所以这几年对外,梁军连吃败仗,对内,诸州乱民蜂起,都是这财政捋不顺所致。

  当然,梁祯也知道,在魏境之内,其实是有一位奇人能够捋顺财政的,不仅可以捋顺财政,更可以帮他解决一系列军政上的难题。但矛盾的是,梁祯也知道,这个人,自己是万万不能用的,不仅自己不能用,连自己的儿子梁茂,也不能用。因为这个人的名字,叫司马懿。

  因此,梁祯只能在杨修和蒋济二人之中做出选择,看看他们俩之中,谁更有可能扮演好,魏庭财政管家的角色。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