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五十四章 野望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后者,韦晃敢动一个试试?因此韦晃便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但韦晃,又偏偏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而且,他对汉帝,还有一颗赤诚之心。所以,他跟耿纪是一拍即合。

  不久之后,这三个人秘密找了间暗室,歃血为盟,约定一并铲除梁贼,还政于汉帝。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不,三人刚刚歃血为盟,刘备布下的暗桩,就找上门来了,这个人叫金祎,是耿纪的同僚。原来,他也一直在暗中,寻觅着反对梁祯的大臣,并将他们整合起来,一并从事反梁大计。

  耿纪等人也是明白之人,他们知道,单凭他们几个,就算能令梁祯暴死,这天下大权,也是不可能回到汉帝手中的,因为梁祯之下,还有他培养起来的宗将,以及一堆他招安的军头,而汉帝,是从不可能存在于这些人眼中的。因此,他们便很识趣地,选择了向刘备妥协,毕竟,刘备也是当今汉帝亲自承认的皇叔。也是刘家后人,就算江山落入他手,也比异姓强不是?

  再者,刘备的旗号,一直都是剪灭梁贼,匡扶汉室。因此,当他成功之后,说不定,也还是会碍于情面,“还政”汉帝,顶多令汉帝,册封刘备的儿子为太子,以在将来,继承大位的。

  “关将军来信,让我等联合陆浑民孙狼、梁郏等,择机起事,扰乱河南。”金祎坐在下首之位,背诵着关羽稍给他的口信。

  缉事曹的威名,他们也是知道的,因此这印信往来,全都是靠联系人口口相传,唯一的凭证,就是由诸葛亮监制的一块形如护身符一样的木符,至于信息是真是伪,就更是全凭暗桩对时局的把握了。

  耿纪作为庙堂倒梁联盟的发起者,在四人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他的话,起到的,便是一锤定音的作用:“如今,梁贼与武卫营均在邺城,我等若是在此时动手,必难如愿。故以纪之见,若想事成,比先调离梁贼及武卫营。”

  耿纪知道,想要对付梁祯,最好的办法,并不是直冲他而去,而是先将他调走,而后再趁着邺城空虚,将邺城攻下。如此一来,梁祯便只得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东躲西藏了。至于如何调动梁祯及武卫营,这就不是他耿纪能够做到的事了。

  因为,耿纪就算再厉害,手中的能耐,也不过是韦晃、吉本以及三人招募的死士数十而已,顶多还有一些在附近山泽之中流窜的盗贼,压根就不是,如狼似虎的武卫营的对手。

  因此,金祎一听,就明白了耿纪的意思:要想他们有所行动,刘备就必须先想办法,调开梁祯及其麾下最为精锐的武卫营。所幸,这件事,算无遗策的法正也早就算到,并在金祎来之前,就见到了效果。

  “少府无需多虑,就在前日,吴地孙权,率军十万,渡江至合肥,不日将攻取寿春。届时,梁贼必然自诸州调兵,以救江淮。”

  怎知,耿纪听后,却还是轻轻摇头:“只要武卫营不动,我等便不可行事。不仅我等,孙狼等亦不得动。否则,未待关将军率兵赶来,便已尽数身死矣。”

  耿纪对梁祯的了解,一点也不比刘备要浅,因此他也十分清楚,梁祯的能耐究竟足以应对多大规模的危机。

  金祎是越发敬佩法正了,因为在来之前,他得到的口信之中,有两个“锦囊”,法正说,有此二者,便足以让耿纪心悦诚服地行事。而现在,正是拆开第二个“锦囊”的时机。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