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一章 西行(一)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建安十四年夏末,刘备于荆州自封为益州牧,并装模作样地上书汉庭,以求获得汉帝的正式册封。他的这一举动,无疑令梁祯大吃一惊。因为是人都知道,汉帝是梁祯的傀儡。因此,刘备的这封奏疏就是在给梁祯看的。

  而梁祯在看到这封奏疏后,面前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同意,这无疑会削弱自己的权威。二是拒绝,但是人都知道,拒绝是没有用的,除非你真有那个实力,去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来行事。说白了,就是梁祯要么承认刘备的地位,要么发兵讨伐刘备,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而且,刘备要求汉庭加封的这个益州牧,不仅包含着政治方面的意图,在战略上,同样拥有巨大的价值。因为现在由张鲁所占据的汉中,在行政划分上,就属于益州的一部分。因此,一旦汉帝下旨承认了刘备益州牧的地位,那就意味着,刘备发兵取汉中,就是名正言顺了。

  “不久前,刘玄德曾在荆州大举募兵,以吸引孙权的注意力,间接迫使孙权退兵。莫非,其此番做法,就是对孙权的一种示好?”梁祯将荀彧、荀攸、贾诩都请到太师府之中,以询问这三位顶级战略家的意见。

  梁祯之所以如此想,是因为时至今日,长江以北的土地,就只剩下合肥及其附近的几座小城还掌握在孙权手中,虽说孙权已在合肥经营数年,但只要梁祯召集大军,强攻合肥,这合肥孙权也终究是守不住的,因此,刘备在益州这一搞,无疑就能给孙权分担不少压力。

  “以攸之见,江东之兵,水战最佳,守城次之,步战最弱。而徐州之地,土地广袤,原野千里,利我军而不利于江东。”荀攸是三人中年纪最少,地位也最轻的人,因此理应由他来先开这个头。

  第二个说话的是荀彧,因为有些进一步的战略分析,是应该由他来开口的:“江东之卒,不过十万余。而我军河南之兵,便有二十万。因此,孙权即便有心,也难以进取。故而未来十年,孙权当依北守西攻之策。”

  这所谓的北守西攻之策,当然就是指鲁肃当年提出的《榻上策》了,翻译过来就是,孙权在拿下合肥后,再向从徐州方面获得突破,是十分困难了,因此他的下一个攻略之地,必然是西边的荆州。因为,以东吴现在的实力,能够吞并的,也只有荆州了。

  “文若先生之论,令祯耳目一新。”梁祯立刻站起身,边说,边在屋中踱了一圈,“我欲将先生之见,转与刘玄德,令这孙刘二人,互相猜忌,从而无力北上。先生以为如何?”

  梁祯的这种手段,放在战国那会儿,就是以张仪为代表的“纵横术”,其精髓,就是在两个结成盟友的敌人之中,找出一个可行的结盟对象,而后对其晓之以利害,最终将敌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