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三十九章 聊心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人在离别的时候,都会折柳相赠,以示惜别怀远之意。这是因为,在古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一别,就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再次相见。而梁祯对这离别之愁,亦是深有体会。因为,在他的记忆中,自己出征的时候,儿女们都还在襁褓之中。而当他回来的时候,儿女们都已经牙牙学语了。特别是,那梁益寿,不仅会喊“大人”了,更能自己走路了。

  而第二个能令梁祯深感岁月流逝的,则是董白和荀南君。梁祯只记得,当初自己南下的时候,她们俩,都还时花信年华,而如今,她们俩的脸庞上,都已露出了几分独属于成熟的风韵。

  “再过几年,她们就跟我一样老了。”望着两位妾室的婀娜身影,梁祯忍不住感慨道,“我缺席的日子,太多,太多了。”

  “君子何故愁容满脸?”董白眼睛尖,因此在帮梁祯更衣的时候,便随意问道。

  “官渡那会儿,益寿才刚刚会爬吧?”梁祯说着,脸上也不近露出了几分温暖的笑容。那是他自觉最为欢乐的一段时光之一。

  “是。”董白轻声应道,然后,将从梁祯肩上解下的披风抱走,“之后数年,君子忙于河南战事,故而一直未能与益寿相见。”

  “嗯。”梁祯只觉得心中一阵酸楚,“益寿,也到了取名的年纪了吧?”

  如果说,梁祯此前的心情还只是酸楚的话,那现在,他心中剩下的,就只哀伤了。因为这句话,又勾起了,他对嫡长子梁规的记忆。如果梁祯还在的话,应该,也快到加冠取字之年了。只惜,这原本应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却因梁祯的个人原因,而变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董白点点头,再多几月,益寿就四岁了,确实该取名了。不,不仅是取名,还要让梁祯亲自来给他取,这样,才能彰显梁祯对益寿的重视,以巩固益寿的地位。毕竟,庶长子的优势,可远没有嫡长子那么大。

  “听老人们说,童年之于人生,就如同春天之于秧苗。这春天好,秧苗就长得好。人生亦如是,作为母亲,你对益寿,有何规划?”

  虽说,在梁祯那个时代,是提倡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的。但多年的人生经历却告诉梁祯。比起自由发展,孩子最需要的,其实还是引导。毕竟,作为孩子,是永远没办法理解成人世界的残酷的。而待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也已经错了改变、成长的年纪了。

  “我打算先给他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写字。七岁之后,再让他习武。”董白当然知道,梁益寿对她的重要性,因此又怎可能不提前替他做好人生规划?尤其是当,她与梁祯的第二个孩子,还是个不能争夺储君之位的女孩后,

  “这可是文武全才啊。”梁祯笑着打趣道,脑海中,甚至已经开始憧憬着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