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七十六章 军制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荀彧乃是智计百出之人,但若仅仅认为他仅会出谋划策,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真正令荀彧担得起“王佐之才”的美誉的,恰恰不是他的智计,而是他的治理才能。

  换句话说,荀彧不仅有子房之智,更具萧何之才。因此,荀彧上任不过百余日,司空府的行政架构,便为之一变,不仅信息传达更为畅通,就连办事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梁祯对此,很是感到惊奇,于是便特意在一次共用午膳之后,向荀彧请教这个问题。

  “为政在简,简单方能让人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故纵观文景之治,官吏不过数万,但却政令通达,各司其职。反观武帝后期,官吏膨胀数倍,却吏治日益崩坏,这就因为武帝为了从民间大肆搜刮军资,而大肆卖官鬻爵,从而破坏了制度的缘故。”

  “先生的意思,司空府虽依旧制而建,但它的很多曹属,却都是多余的?”

  “正是。”

  荀彧跟梁祯说的,是吏治的问题,但梁祯心中却将此发散到了行伍之中——如果官府中存在着许多冗余的人员,那行伍之中,是否也会如此?要知道,行伍可是比官府更加讲究效率的地方,而冗余人员的存在,恰恰就是提高效率的最大敌人。

  当然行伍之事,并非荀彧的专长,因此梁祯找来黑齿影寒,以问询她在这方面的看法。

  “我打算重建行伍体系。”梁祯摊开一张蔡侯纸,在上面兴致勃勃地描绘着自己的宏大理想,“首先,我要建立一处类似太学的机构,先管它叫武学堂,教授孙吴之学,”(注:1)

  “其次,我欲精简部曲的机构,裁减冗余人员,提高作战效率。你觉得这个想法,可行与否?”

  梁祯在蔡侯纸上写出来的字,其实远比他所说的要多得多,因为在蔡侯纸上,他已经将这两件事细化成六七个不同步骤了。

  “第一项的阻力会少一点,但需要很多钱。”黑齿影寒用食指点了点蔡侯纸的右半部分,“光是军士选拔这一块,要做的事就很多,而且,如此一来,各部校尉的权力,将变得更大了。”

  确实,因为在梁祯的计划之中,武学堂的成员,是各部曲的优秀士卒,但由于梁祯等高级军官平日里已是不可能频繁接触基层军士,因此这评价一个军士优秀与否的权力,自然就落在了各部的校尉、司马之中。而对于他们而言,这无疑就是一次自立山头的好机会。

  其次,就是贪墨问题,因为谁都知道,要是能被武学堂选上,那学成之后,再怎么样,也得是个屯长了,尽管屯长跟军候依旧相距甚远,但对于普通的伍什长而言,就已经是云泥之别了,因此各军士定然是会争破头的。

  而有竞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歪道,而这歪道,就是行贿!而这风气一旦蔓延出去,先不说对

  请收藏:https://m.ido24.org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